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叶晨
去年12月,“美丽中国·诗画浙江”文化旅游公众活动在美国旧金山卡通艺术馆举办,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前来参观。其中,一位西装革履的高个男子跟着队伍走了一会之后,旋即在文化展区停下了脚步。在这里,他开始仔细端详起桌上的“王星记”扇面绘画、青田石雕和印章篆刻、传统的蓝白扎染……
这位男子是旧金山市*府办公室主任马克·钱德勒。当解说员介绍,桌上的作品均由手工制作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饶有兴致的面色。深深吸引马克·钱德勒每一幅作品,包含的不仅是出神入化的技艺,还有浙江的非遗传承精神。
因疫情影响,浙江中小学生尚未复课,但通过本报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版的《行走的课堂——诗画浙江系列青少年研学手册》,大家可以通过有趣故事和互动游戏,了解浙江的家乡人文。今天,我们推出《穿越浙里非遗》。
浙西大山里的木偶戏
继承了多地文化精粹
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郑燮《咏傀儡》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年),贞观和开元的盛世之景不复存在,面临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大唐王朝风雨飘摇。此时,写了名句“满城尽带*金甲”的农民起义*领袖*巢也选择带兵南下,在衢州江山开辟出了仙霞古道,而关隘拱立的廿八都成了其间的重镇要害,由此发展起来。之后的余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商旅、戍守官兵在将各地风俗带到这座山间小镇的同时,又叮嘱后人把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于是,浙江衢州的廿八都幸运地留住了这些从北到南最“俗”的民间艺术。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木偶戏就是代表艺术之一。在廿八都镇上,要看最地道的木偶戏,当地人会推荐你找金宗怀。
镇上一些人叫他“团长”,因为他是“金家班”木偶剧团的组织人,这也是目前浙闽赣边界仅存的一个木偶剧团;而另一些人称他为“老师”,因为他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廿八都木偶戏”的传承人,肩负传道授业的责任。
廿八都木偶戏自明代正德年间由江西传入后传承了18代,约年。“演绎上我们有10多种提线技艺,音乐上以锣鼓助节,一人干唱,众人帮腔,穿插着唢呐伴奏,唱腔会以江西赣剧为主,能把这几项全学会的人自然不多。”金宗怀曾向记者介绍。
专研木偶戏并不容易,光是“职业分工”,就有吹拉弹唱的文场,击鼓把控节奏的武场,以及牵动台下人心的提线木偶演员。虽然同为木偶戏艺人的父亲倾囊相授,教给金宗怀的主要也是吹拉弹唱的文场。为了丰富技艺,金宗怀走访过浙闽赣等地的多位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各式的木偶戏技艺。
廿八都木偶戏剧目繁多,至今保存有余册的古代手抄剧本,比如庙戏《大香山》、《观音出家》,社戏《百子图》、《长生乐》,苦情戏《合玉环》、《贤媳妇》等。金宗怀掌握的约有三四十出,已属难得。
除了以木偶戏为代表的非遗民俗,《穿越浙里非遗》里还介绍了廿八都的趣处。从古镇大门进入,可见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筑沿着枫溪铺展开来,构成了近两公里长的古街——农耕博物馆、北堡门、三品游击衙门、文昌宫、德春堂药店、东岳宫甚至是戴笠的女特工训练营,都分布在长街周边。同时这里还是“方言王国”和“百姓之都”,留有13种方言与余种姓氏。
原生态的嘉善田歌
是娓娓道来的乡愁故事
十月棉花白飘飘,松江客船只只到
——嘉善田歌《十二个月棉花》
贵州有侗族大歌,陕北有信天游,内蒙古有长调……那浙江有哪些原生态的旋律?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嘉善田歌,是重要代表之一,也被写进了《穿越浙里非遗》中。
嘉善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上,传统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当地特有的水乡民歌,这里的民歌习称“田歌”,它原名“山歌”、“田山歌”,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山歌》里记载,嘉善田歌从明代吴歌直接承继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文艺工作者将这种民歌形式称为“田歌”,由此约定俗成,用为专名。除在嘉善当地流播外,它还传入了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毗邻地区,影响广泛。
嘉善田歌的曲调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旋律特点,就是曲折较多,起伏较大,音调悠长而明亮——所以仅有四句的山歌,唱歌的人往往会唱上三五分钟,一个长篇能演唱三四小时。
当然,这么长的歌,一个人唱太费嗓子。所以,嘉善田歌采用“接唱”的方式演唱,比如由甲唱第一句“主头”(实词),而后乙接唱“头卖”(虚词),甲再唱第三句“主头”(实词),丙接唱第四句“二卖”(虚词),如此绵延不绝、引人入胜。
而能出产唯美田歌的地方,人文风光自然也不会差。嘉善衔接江浙沪,很早就诞生了纺织业基础——自明代后,“魏塘纱、松江布”为天下知,嘉善出棉花、纺棉纱,同时还扼守松江布水运的门户,交通商业地位可谓卓越。就像传统田歌《十二个月棉花》中唱的“十月棉花白飘飘,松江客船只只到”,正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史的生动记载。
↑西塘景区提供
因为水网众多、商贾富庶,因此嘉善还孕育了西塘等一批典型的水乡古镇。其镇内有种福堂、尊闻堂、薛宅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又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目前,景区已有序开放。
在线听记者讲故事
答题还能赢研学手册
为了帮助防疫期间在家的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浙江本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为家长“看娃”助力,钱江晚报将持续推出互动答题游戏。扫描版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