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山乡有个鲁阿哥』
鲁阿哥,是他的网名,实名叫鲁盛鳞。今年63岁,家住大连庄河市步云山乡崔店村高炉屯。看上去,他干瘦,但很健康,每天早上跑步三千米,已坚持46年了。他为人豁达开朗,温馨和善,虚心好学。他把“学习伴终身”当作信条,孜孜不倦,精钻细研。年底,他和数百庄河子弟乘上*列,挺进大西北,在天山深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战士。
他小时候父亲患重病,家境贫寒,只念七年半书就辍学了。他把五年的*旅生涯当成了大学校。从新兵连下老连队不久,他走上了连队文书岗位,他在扎实干好本职工作外,自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书画知识,在驻地文化馆拜了师傅。由于驻地偏僻落后,买不到学习书籍,他就通知书信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大城市的新华书店联系邮购。书到手后,一头扎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苦读。
年3月,他的第一篇新闻稿件发表在《*日报》上,他没有领取那一块钱稿费,而是把那一块钱稿费的汇款单珍藏起来,作为鼓励鞭策自己的无价法宝。在部队里,他当了七个月班长(此期间代理排长两个月),在艰苦的国防战备施工中,既指挥全排国防战备施工工作,又带领全班提前完成国防工程任务,班里被评为“国防战备工程建设先进班”,个人也荣立三等功,被团*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员”“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
当班长期间,他积极带领全班工作之余坚持看书学习,倡导学习“部队岗位有条件,回家用得上”的实用知识,为了延长全班战友学习时间,他向连首长请示:在不影响第二天国防工程施工的前提下,晚上延长半小时熄灯。这一请求在他软泡硬磨下,获得了特批(这在*队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共同研究,互帮互助下,他的班里一个战友被调到团宣传股当了报道员,一个到师宣传部当了报道员。
年底复员还乡后,笔耕不辍,当时的乡广播站、邮局都成了他的家,报送邮寄新闻稿件,是他的快乐。年4月他考上了崔店村农业技术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撰写稿件。每年寒冬腊月,他都要给乡亲们写对联,最多一年给乡亲们写对联60多家。后来提了副村长,他仍没放弃学习和写作。年4月,他被调到步云山乡兽医站当站长兼会计,那年30岁,工作一包劲儿,带领全站职工积极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被市*府评为“兴牧杯”先进工作者。
孩子上学后,他努力把自己的家打造成“学习型”家庭,妻子、儿子每晚上都是手捧书本进入梦乡的。他想通过学习来改变家庭命运。年高考,儿子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本硕连读医学硕士。年,妻子经过市级考试,获得了兽医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兽医。年秋天,他自费到吉林省四平市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成功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年1月,他被调入乡*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工作,他积极撰写文章,把安全生产知识广泛向企业和社会宣传,收到良好效果。他整理的工作档案,受到了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验收专家组组长的高度称赞和表扬。
他是一个工作狂。他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他曾对自己所带的十几个徒弟说:必须记住,工作,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必须有责任担当;必须抓住有效时间;必须把干工作当乐趣;必须学习伴终身;必须知道:活,是给自己干的!
年1月,他被调任乡*府秘书兼*务新闻报道员工作,每个月的5篇*务新闻稿件,他都按时上传市委市*府,当年被市委市*府评为“*务新闻优秀报道员”。年,被市委市*府评为庄河市部委办局、乡镇(街道)*务新闻稿件质量最优三家单位之一(农业局、教育局、步云山乡并列第一)。
四十多年来,他在《庄河报》、庄河广播电视台、《大连日报》《半岛晨报》《大连晚报》、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中国农民报》《学习强国》平台及《天南地北庄河人》平台和《美篇》平台等媒体发表文章千余篇。
年元旦,他从步云山乡*府秘书岗位退休离岗。回家后,谢绝多家聘用,自己投资五万余元建起了“鲁阿哥书房”。加入了庄河市诗词学会,奇石协会,辽宁省旅游摄影学会庄河分会。
在“鲁阿哥书房”里,他要继续努力学习诗书画和摄影技术,学习故事写作知识,他热爱家乡步云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和这片黑土地,热爱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他要用自己的笔墨,挖掘步云山乡的地域历史文化,写好家乡的历史故事,出版成书籍,为宣传家乡步云山献余热。他要在“鲁阿哥书房”这个小天地里,吸引全乡和周边朋友、乡亲来书房看书学习,探讨生产技术,提高致富技能。研发旅游纪念品,画石头画、大茧画、葫芦画、烙木画;作五谷画、树叶画。研究苞米皮、稻草、粽叶草编织工艺品等,变废为宝,将本土资源就地升值,为乡亲们探索一条致富之路,通过电商平台、旅游景区景点、自办的直播间搞销售。用自己的写作,把家乡的好人好事、新文化、新风尚、新项目、街里坊间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宣传报道出去,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年,鲁阿哥被上级组织评选为“大连市百姓学习之星”称号。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