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年,被成为“无人零售”元年,多家企业开发的无人零售新业态,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亮相。无人零售大有成为新零售“风口”之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战局。
目前,国内的无人零售主要是指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由消费者自助购物的新零售业态,是零售行业的一次创新革命,具体形态上以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和自动售货机三大实体零售形式呈现。
那么,经过了一年的发展,目前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和自动售货机三大形态各自发展得怎么样?究竟哪一种才是无人零售的主流形态?
无人零售之无人便利店
国内无人便利店玩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和京东X无人超市,第二类是传统企业的便利店项目如缤果盒子,第三类则是近50家创业公司,包括F5未来商店、小麦铺等等。
无人便利店对技术与产品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借着无人收银、人脸识别、RFID(射频识别)等“黑科技”,无人零售挖掘出大量用户数据,这样的数据优势为上游产业创新提供可能,但同时也让整个体系变得非常复杂,单店投入动辄几十万也居高不下,成为了发展瓶颈。
有报道显示,截止目前,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只尝试性开了1家,还停留在实验室的试验阶段;无人商店的标杆之一缤果盒子只开了多家,与年初家门店的目标相差甚远,反而陷入了高管离职、拖欠工资的是非中;而羊城晚报记者在深圳看到天虹推出的无人便利店试验点顾客寥寥,广州塔下的F5无人商店商品量有限,似乎也经营惨淡。
无人零售之开放式货架
过去6个月,携“共享经济”与“新零售”双重标签加持的无人货架着实火了一把,在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之下,无数企业前赴后继,争议频起。每日优鲜便利购凭借超10亿元的融资额处于行业领跑地位;猩便利、小e微店等1~10亿元的融资额处在第二梯队;七只考拉、领蛙等融资金额1亿元以下的公司构成了第三梯队,无人货架行业头部化格局开始显现。
无人货架直接入驻办公室场景,消费者可以直接触摸商品,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