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 » 文学大咖谈丨山东省金融作协副主席冯衍华热
TUhjnbcbe - 2024/8/22 22:4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远明

文学的核心和本质是写人、写生命、写人性、写人的情感、写人的心灵。你只有热爱金融事业,才能讲好金融故事。我力求从平淡中去讲述一个故事,挖掘一种精神,展示一种力量,把握一份感动,体味一种温暖。

————冯衍华

书写流金岁月,讴歌金融事业。目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联合山东金融文学发起的青未了金融散文奖——“我的流金岁月”,作品正在火热征集中。截至目前已经有百余篇投稿,除了山东,天津、内蒙古、江苏等地金融系统的文学爱好者也陆续参与进来。

如何写好金融文学?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了山东省金融作协副主席冯衍华。冯衍华著有金融长篇小说姊妹篇《涅槃》和《工会主席》,一起听他聊一下金融文学创作之路。

文学源头,来自于故乡山村的青石小路

文学是有根基,有源头的。冯衍华的文学源头,就来自于故乡山村的一条青石小路。

这是一条充满故事的青石小路。

小时候的冯衍华住在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里,门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夏季,遇上连月不开的阴雨天,小路便成了一片泥潭。冬天更麻烦,有次李家在路上泼水,水结成冰,张家掌上明珠的手脖儿跌断了,于是乎,两家大吵大闹,邻里之间十几户人家都不得安宁。看多了邻里之间的争吵,冯衍华的爷爷便带着孩子们去山上挑来石头开始修路。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那条“麻烦路”变成了一条整洁而平坦的青石小路。大杂院不再杂了,青石小路也深深地印在冯衍华的心里。

后来,冯衍华在大学时,以《哦,门前那条青石小路》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当时,辅导老师给了98分,并推荐在《淄博日报》副刊配插图发表,图文整整占了三分之二个版面。之后,文章又在《世纪潮》文学杂志刊发。收到报纸的那天,冯衍华反复阅读,兴奋的一夜没睡觉。“那段时间,我完全沉浸在文学所带来的喜悦和幸福之中。那种兴奋和喜悦是神奇的,我想,唯有爱好文学的人才能领会其中魅力,也唯有文学才能带来这种神奇。”

《哦,门前那条青石小路》是冯衍华发表的第一篇散文。自此,沿着这条青石小路,冯衍华的文学路越走越顺,便有了之后的散文集《春天的梦》和《古窑韵事》。

年春天,冯衍华真正开始金融题材小说的写作。那年春天,人民银行和工总行联合办了一次征文活动,冯衍华正在省行负责行史馆建设,领导鼓励他参加。“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书写了工商银行股改上市的那段难忘的历程,于是便有了长篇小说《涅槃》,那是我的亲历,也是刻骨铭心的一段生活。”小说写出了真情实感,获得了金奖,还得到业界及同道的好评。

写正能量的金融故事,写最熟悉的金融生活

金融作家应该写什么?这是冯衍华常常问自己的问题。从长篇小说《涅槃》到《工会主席》,冯衍华明白了,作为金融人,一方面,是写正能量的金融故事,另一方面,写当下最熟悉的工作生活。因为熟悉,才较准确地把握金融人的生存、工作和精神状态,才会赢得读者的认可。

年夏天,总行工会领导来山东调研。“谈到职工之家建设和文学,领导就鼓励我写一部关于工会主席和职工之家建设的长篇小说,并提议小说名字就叫《工会主席》。”冯衍华回忆,领导说,近年来,读过许多金融文学关于工会主席的作品,但反映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能体现宏大叙事和时代精神,并充分展现中国精神和体现金融故事的作品还不很多。“他们从我之前的作品中读出了文学性、思想性、以及我的真诚叙事,相信我一定能讲好金融工会主席故事。这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增添了我创作探索的欲望。”

《工会主席》是冯衍华继《涅槃》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涅槃》的姊妹篇,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基层行如何做好员工的工作,如何关心、关爱员工的生活和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为了写好小说,只要有时间,冯衍华就去支行网点的前台细致观察柜员办理收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开立等业务,看智能银行服务。他还采访了许多网点主任,和他们谈业务指标,谈工作压力,谈家庭及个人生活,谈精神追求等。“他们知道我在创作,就掏心窝地告诉我他们所知道和感受到的一切。由此,我获得了许多创作素材和启迪。他们理解我,我对他们充满崇敬之情。”

文学是寂寞的,是冷清的

从开始动笔写《工会主席》到成稿,小说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其中的很多故事,是冯衍华走过全省几十个支行的职工之家建设中,基层工会主席人物的真实故事。“不断地写下去,就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时光,毕竟我曾在支行工作了26年,而且干工会主席就有十年的时光。”冯衍华说。

三年里,冯衍华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假日,创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我计算了每年有天的休息日,三年恰好是三百六十天。”

大年三十,当别人在观看春晚、走亲访友、饮酒庆贺时,冯衍华除了去给父母、长辈们拜过年,吃过年夜水饺,就一头扎进书屋,关闭门窗,投入创作。“我不能浪费每一刻宝贵的时光。我深深知道一个业余作者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难度,只好勤来补拙。”对冯衍华来说,一个人有梦想是幸福的,而为了梦想,去拼搏,去付出是值得的。

由于没有用电脑写作的习惯,冯衍华就铺下稿纸一字一字的用心书写。周末书写,等周一上班后,妻子再为他输入电脑。周末,从天不亮到深夜十一点多,除去吃饭用餐午睡时间,冯衍华都在写作。颈椎病、神经衰弱接踵而来。一段时间,冯衍华不得不离开书房去做颈椎操。《工会主席》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完成的。

只有热爱金融事业,才能讲好金融故事

在冯衍华看来,文学的核心和本质是写人、写生命、写人性、写人的情感、写人的心灵。小说就是要呈现生活,作品中展现的要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自然,犹如身临其境,你必须融入火热的生活。然而,生活本身又不是文学,小说又必须虚构,必须想象。融入生活是根基,生活是创作的土壤和源泉。

“困惑也好,磨难也罢,多姿多彩的金融生活都为金融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为了写好小说,只要有时间,冯衍华就走近一线员工。“我在悉心聆听之时,都会拿起笔认真地记录下他们的感悟,甚至他们生活中的言语,不知不觉中记录了十几本。”正因如此,冯衍华愈加熟悉他们的生活、困惑、向往和追求,小说中的人物也更加鲜活饱满。

冯衍华有时会觉得,在社会转型期和物质高速发展的时代,基层行工会干部和员工的精神追求及生活状态不是一部长篇小说所能涵盖的,但通过小说,中国传统的真善美都在这些基层干部和员工身上展现。“写作中我不苛求去做完全现实的描摹,如果文学作品一味地展示真实,就失去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也就失去了美感和欣赏价值。”两部长篇小说,冯衍华用心去挖掘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工会干部和员工的美好心灵,力求从平淡中去讲述一个故事,挖掘一种精神,展示一种力量,把握一份感动,体味一种温暖。

“你认真地读下去,会认识他们的美的。”冯衍华说。

作者简介:

冯衍华,年10月生于山东淄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柳泉诗词协会理事。文学写作以散文、诗歌、小说为主。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当代散文》《齐鲁晚报》《齐风》等。与其兄冯延伟出版有散文集《春天的梦》和《古窑韵事》两部;著有长篇小说《涅槃》和《工会主席》两部;其中散文集《古窑韵事》获-年度淄博市优秀文学奖。《涅槃》获年聚焦工行全国金融文学大赛金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并收入《当代金融文学丛书》,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第一届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工会主席》荣获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淄博市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奖,并被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指定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配送图书。短篇小说《晶莹的泪花》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人的故事”短篇小说征文三等奖。散文多次在全国、省级获奖。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大咖谈丨山东省金融作协副主席冯衍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