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喝彩和掌声,助我坚定前行,去拥抱更加炫目
TUhjnbcbe - 2022/11/23 21:08:00
北京治荨麻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0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向本地晚报副刊的一位编辑投了一篇稿子。我是头天晚上十点钟发到他的邮箱去的,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打开我的邮箱,竟发现了他的回复。他回复说:你好,有时间来我办公室一趟,我给你说说,你有一定基础,但需要提高!我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当我认真而仔细地看了好几遍,证明准确无误时,我的心跳便加快了跳动的频率。

是啊,曾几何时,我向很多家报纸和刊物投稿,尽管我怀着宗教般的虔诚之心,把我饱含真情和心血的“作品”恭恭敬敬地奉送出去,但大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次次的失望,一回回的哀叹,使我变得意绪茫茫心灰意冷。而这一次,我本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稿子投出去的,可我却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如此之快,而且那些真诚而热情的话语是那样的使我心生感动。如此,我哪有不去亲自拜访请教的理由呢?

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总有这样那样的牵绊。即使这样,我也得抽出一定的时间去一趟报社。我决不能失去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更不能辜负编辑的那一份热情和期望。

好不容易挤出下午的一点儿空闲,我便匆匆地赶往位于闹市区的晚报社。天色灰暗阴沉,想要下雪的样子,空气是凛冽寒冷的,手指和脚趾冻得有些尖疼尖疼的。到报社门口的时候,大约是下午三点钟左右,进入门厅,便有门卫值班问我,我说明缘由,就直奔副刊所在的三楼。走廊两边全是写有标牌的各个版面的编辑部,于是就很顺利地找到这位编辑办公室。对于报社,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就应该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电子化办公(电脑替代了从前的稿纸文字),陌生的是我可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啊。这位副刊编辑的办公室里虽然暖洋洋的,可我的手脚一时还没有缓和过来,于是,见面的第一个握手的礼节就不得不省略了。编辑是位中年的男子,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对他的性别年龄一概不知,更别提真人的有何脾气和性格了。这位姓刘的编辑,十分热情地让我坐到沙发上,他也从刚才办公的电脑前过来,坐在了我对面的椅子上。我做了自我介绍,刘编辑一边点头,一边又把我的个人信息记录了一遍。记完了,他说,整天阅览很多来稿,头都看晕了,所以,往往会把作者的姓名张冠李戴,而且,还要差不多天天开这个会那个会的,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我认真地听着刘编辑的话,渐渐地,我知道了这个刘编辑竟是副刊部的主任。怪不得这么忙呢。

接下来,刘主任就针对本报副刊的风格谈起所需稿件的体裁题材来,他大致给我说明了四个方面要求,或者说四个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写文章要有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就是说对人能产生启示和感悟的作用,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要以情动人;其次,记叙类作品,尽量做到故事情节有悬念,这就会给读者一定的可读性,能够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第三,写作一定要在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写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作品;最后一条,说不重要也很重要,针对副刊的版面,一定要把字数限制到规定的范围,一般的文稿不超过字,如果是特别的稿件,也可适当放宽到字至字。总之,这就是需要注意的。

刘主任怕我听完了记不住,还用笔写到一张纸上面,我真是佩服他的认真仔细了,不,是佩服他作为一个编辑的敬业精神!

我受如此厚爱般的待遇,真有点受宠若惊了。我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再没有言语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于是,我便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在震颤着说:什么叫知遇之恩?一位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默默无闻地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作者如此倾心倾力地扶持呵护,这难道不是吗?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我依然笔耕不辍,而且在网络上开辟了自己的自媒体领域,在自己的田地里默默地播种着、收获着,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包括这位刘编辑在内的各位编辑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我知道,有着他们的指点迷津,有着他们的喝彩和掌声,有着他们的加油和助威,我没有理由不义无反顾地继续在文字之路上坚定前行,去拥抱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精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喝彩和掌声,助我坚定前行,去拥抱更加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