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浙江省这些防控举措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蒋升记者谷伊宁

,注定是难忘的一年:

新型冠状肺炎病*来势汹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共产*和中国*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在真真切切的生死考验中,创造了抗击重大传染病的“中国奇迹”。

这同时也是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次重大挑战,在应对过程中,国家卫健委强调,将从六方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包括改革完善疾病预防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溯源、防控救治、资源分配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支撑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为了响应*和国家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号召,钱江晚报近期启动了浙江省内优秀传染病防控案例系列报道,从多角度展示疾控人员在严峻形势下做出的种种探索创新,让大家记住那些默默活跃在一线,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身影。

开发“新型冠状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

精准化筛选将“大海捞针”变为可能

当下,人工智能已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在疫情监控、风险分析预警、交通出行等方面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创造了无限可能。在这方面,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很有心得:

在COVID-19疫情防控初期,没有疫苗和特异性药物,控制感染源成为遏制疫情流行最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

鄞州区在积极落实传统“早发现”综合措施的同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相关部门和机构间数据共享,依托融合医疗、疾控以及非卫生部门数据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开发了“新型冠状病*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创新性地探索开展大数据驱动的线上可疑病例筛选、线下核实处置的全新工作模式。

图注: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帮助林鸿波和他的团队更快、更细发现潜在的风险

“我们区域平台内,所有的医疗单位已在年实现数据的全面互通,又于年着手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名校进行深入合作,以此为基础做了很多科研,并将其转化为应用,尤其是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做了大量预测预警模型,防范于未然。”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委委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林鸿波介绍:每种传染病都有它的新特点,但相互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原有预测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新冠肺炎的特性,设立了新型冠病*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并在去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据悉,年疫情初期,鄞州区基于大数据平台监测发现了1千多例COVID-19监测病例,通过线上监测和线下应急队伍线下%的核实率,掌握了监测病例人群的高风险地区接触流行病学史和核酸阳性检出率,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在监测模式运行期间,监测发现5例确诊病例,占总报告确诊病例的0.31%。

相比传统病例“早发现”的综合措施,新型冠状病*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以数据化为导向开展工作,实现了数据在相关部门、机构间共享,并对接导入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

这些主要来源于宁波市市级医疗机构、鄞州区、街道两级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期间协调共享的公安部门、交通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等重点人群数据,会在大数据平台进行多源异构融合,并进行COVID-19监测模型的自动运算。

“我们区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范围广,且形式多元化。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乡村地区,实现区域内全人群全覆盖,将所有看过病、有症状的病人全部纳入大数据,通过分层分级分域数据化管理,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林鸿波主任强调:这种监测模式,对生活在医疗条件有限、对疾病没有充分了解认识的农村地区人群来说,如同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线。

他告诉钱报记者,通过大数据智能融合及精准化确认,实现线上筛选,线下核实处理,可在百万人群中快速发现疑似患者,将以往难以实现的“大海捞针”变为可能。

而在新冠肺炎热点降低的后疫情时代,这种跨机构、跨区域的健康医疗数据融合,仍像一位值得信赖的“斗士”,“医院出现漏诊,通过各项汇总的大数据平台也不会放过。”

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大数据驱动的传染病监测模式为我国现代化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发展探索和示范了一条新途径。此案例在去年获得了“全国医疗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创新应用案例一等奖”两个全国性大奖,并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两篇关于监测模式和监测结果的论文。

对于未来的发展,林鸿波主任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这种模式在更多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探索,不断优化筛选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如对多次就诊的人员进行自动标记和研判,特别是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者,识别有特定流行病学史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利用“白名单”技术推送给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做必要提醒预警。

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台州椒江走在全国前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面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在保障全国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内在要求下,台州椒江区切实走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免疫屏障的前列:

从年开始,椒江区正式启动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活动,并将其列入*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符合要求的老人可凭身份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这是全省首家,更是全国首个启动该项工作的区县。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不仅有效减少发生流感的几率,减轻流感症状,同时防止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人类同时感染人禽流感病*的机会,在目前抗疫的大背景下,十分应景。

图注: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会议

说起构建这个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医疗措施的初心,椒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徐放感触很深:“椒江区户籍人口约53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11万。至年,椒江区流感监测网络报告年发病率约为/10万,老年人因流感住院治疗者更是居高不下。”流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医院内流感患者均先接受抗生素治疗,并没有起到改善流感治疗效果但却使治疗费用增加了1倍。

徐放作为区九届*代表,在*代会提案前曾经做过调研:医院60岁以上门诊病例因流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元/例,住院病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元/例。

“按照流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平均发病率15%、平均住院率8%、平均住院费用00元来估算,我区用于流感住院产生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万元(不包括门诊费用),间接损失包括误工费、陪护费、营养费、就诊交通费等也是一笔不可低估的数目,以及给患者和家庭造成的精神和心理损伤更是无法估算。”徐放副主任说到。

因此在如此大量的老年群体中,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是必要且有意义的,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减少就诊次数和住院频次,提高老人幸福生活质量,在节约公共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等方面也有可持续推行的重大意义。

从零开始实施,在四年的时间里,椒江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成效显著,每年的接种率在不断上升,从年的接种率为42.3%到年48.6%、年50.5%,“年疫苗覆盖率为67.8%,高于国内同期北京市(30%)、河南新乡市(30%)、广东深圳市(25%)和*克拉玛依市(19%)。”徐放副主任介绍,在项目推动过程中,椒江区采用了许多智能化、信息化的多种措施:

为了提高全民知晓率,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更结合签约服务、推广诊间适宜技术、发放健康处方等加大接种宣传;为了更方便老年人接种,安装了电子签名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采集指纹、图像、签名等信息完成现场确认的过程,让很多不识字的老年人照样可以完成签名;针对困难群体优化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暖人心;同时也开展接种效果评价,以数据证明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保护老年人群减少呼吸道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至于很多人特别关心的流感疫苗安全性问题,“我们区通过安全性评估发现,本次接种流感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8%,低于其他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以接种部位疼痛(发生率2.47%)和一过性皮疹(发生率1.33%)多见,其他症状发生率均低于1%。”徐放副主任也曾带着椒江经验参与了《流感疫苗公费接种项目方案专家共识》的编写。

年,浙江省同时提出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提案。“这对全省中老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她笑着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