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昌首义那一枪,是这样打响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丸价格 http://pf.39.net/bdfyy/zjdy/140223/4342729.html

「本文来源:大连晚报」

在年这个历史的时间点上,两条向前纵深的线条,在武昌江边有了决定性的相遇。一条可以看做武汉自身的城市迈进史,另一条则是大的清末时局在此时唯剩喘息之声,颓势难挽。长江和汉水交汇划分而成的武汉三镇,此时已由古城向近代都会有了跳跃式的发展。年之前的40多年,汉口开埠以及张之洞新*为这座城市划上了影响深远的坐标。如今寻找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留下的痕迹,亦似在寻找这座城市在19、20世纪之交的模样,以及它介入到历史最惊心动魄的那一章。

A

偶然“第一枪”?

从武昌江边向*鹤楼屹立的蛇山边寻踪,基本描绘出了年10月10日那个惊心动魄夜晚的故事场景。辛亥首义以来的年,武汉的城市格局早已经历若干次拓展与整修,而“首义文化区”或许因其地处长江大桥进出武昌的通道处,距大片商业区和居民区有一定距离,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

阅马场占地28亩的“红楼”就在*鹤楼脚下,因显著的红色外观而得名,成为辛亥首义最知名的文物。起义前这里是清*府的湖北省咨议局,起义后立即成为湖北**府所在地。仅从附近横竖交错的道路名字来看,就可对方圆两三公里内发生的故事猜出个大概。

红楼前的“彭刘杨路”是为纪念年10月10日清晨被害于湖广督署东辕门内的3位烈士,三人就义的消息传到*营,进一步激发了革命*人的起义决心。2公里外的“张之洞路”由“紫阳路”改名而来,恢复了此路年的名字,是纪念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之位近20年,为湖北练新*、办学堂、大兴工业所做的贡献。组练新*是张之洞的“身心性命之学”,他整*经武,为的是“执干戈以卫社稷”,却客观上为起义武装提供了最核心的力量。

武昌首义的偶然性总是被提及,而这打响“第一枪”的历史角色交给了紫阳湖边的工程第八营。第八营正在“张之洞路”上,附近道路有“首义路”“起义街”“起义后街”等见证当年历史。第八营的遗址旁边的社区名和道路名仍旧以“工程营”命名。

“第一枪”的猝发,与起义意图的意外暴露直接相关。偶然性从年10月9日俄国租界内的汉口宝善里14号炸药错爆说起。这天下午起义负责人孙武等几个人正在检验炸药,却失手发生爆炸。据研究者冯天瑜向本刊记者考证,孙武所用火药应为年同盟会员汪精卫、*复生等为刺杀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的端方所备,刺杀未果,他们离汉前将炸药及弹壳交给了孙武。至于意外的发生,一种说法是革命*人刘公的胞弟刘同吸烟引起,一说是孙武配置炸药时硫磺过多所致。这次失事使得俄国巡捕涌入搜查,找到了旗帜、袖章、名册、文告等物,起义败露。而从后来披露的沙俄驻华公使的报告来看,宝善里一带已在清*府和俄国驻汉口总领事的监视下,炸药着火促使了当局更果断的破获措施。

本来就在当年9月底10月初,湖北革命*人的*事指挥部已经做出10月中旬起义的决定。宝善里事败后,在武昌小朝街85号的*事指挥部里,领导人蒋翊武、刘复基等决定10月9日夜半赶紧发动起义。然而,深夜清*第八镇统制张彪带兵围捕小朝街,第二天凌晨被捕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斩首于督署东辕门外。湖广督署正在武昌江边,旧址不在,是今天武昌造船厂所在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三烈士,在他们的就义之地建起了“三烈士亭”。

年10月9日夜,武汉三镇的气氛变得空前紧张,一时间“使侦骑四出,闭城搜索,大破武汉秘密机关”。湖广总督瑞澂自认为挫败了革命*人的意图,一面布告武昌全城“可以安堵一方”,一面向清廷发电告捷,获得复电奖谕。

直属第八镇的工程第八营,是湖北新*最先成立的部队,装备较优。据考证,至武昌首义前夕,*人百余,约占全营三成,加上受影响者,已为多数。从共进会第八营营代表熊秉坤等人的回忆录来看,他们原本根据小朝街*事指挥部的指示,在10月9日夜等待南湖炮响,立即行动。然而整夜不闻炮声,反而在天明得知彭、刘、杨三人遇害的消息。熊秉坤于是秘密约集同志,决议于10月10日15时晚操之际发动,然而当天突然停止晚操,几个*人又决定19时发难。革命士兵既知道起事时间定于10月10日傍晚,整装以待。傍晚,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查铺至六棚,发现六棚正目(相当于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大惊,直前欲夺金兆龙枪,两人扭打起来。根据熊秉坤年追述:“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即正瀛)持枪开击……”这一枪击中排长陶启胜,接着程正瀛又开枪击毙*官多名,全营震动。

历史上很长时间将熊秉坤看做打响“第一枪”之人。冯天瑜告诉本刊记者,武昌首义后,熊秉坤本人曾向湖北革命实录馆提交纪实文字,清楚表明他听到二排宿舍扭打声、枪声大作后,方下楼吹响哨笛,集合队伍。后来由于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的意义日益彰显,年熊秉坤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时,孙中山指着他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冯天瑜认为,这是从宏观角度称熊秉坤为首义机构的代表人物,但真正打响第一枪的是程正瀛。

B

起义路线

起义计划事先败露、“第一枪”在仓促当中打响,全国性革命领袖孙中山、*兴、宋教仁等远在现场之外,事变由名不见经传的下层人物临场随机启动,使得武昌首义看似极为突然。但是如果细究起义当夜的路线图以及严明的战斗纪律,局外人反而会为湖北革命*人在起事前所做的细致工作感到意外。

工八营打响第一枪后,熊秉坤率领四五十人,跑步奔向楚望台*械库。在过右旗营房西营门时,熊依原计划放了3枪,召唤驻扎右旗的各标营起事。紧接着工八营参与发难的共约人,成为占领楚望台*械库的主力。

*械所内的仓库里既有汉阳兵工厂20多年所制造的未销售出去的枪炮子弹,又有历年来所购买的外国枪支弹药。至10月10日的最后一次举义前的督练公所统计,库内已存德国、日本及汉阳造枪械5.9万支,另存有门大炮及大量弹药,为当时国内最大*火库之一,而且正是工八营派队驻守楚望台*械库。如今出工八营旧址,沿着“首义路”往南仅米即可到“起义门”城楼,楚望台和*械库旧址在城楼边米的高处。

20世纪初,武昌还有完整的城墙,墙壁坚固,高3丈有余,方圆数十里,有10座城门,城外壕沟深二三米。城内蛇山横断东西,城楼上设有炮台,街巷纵横,易守难攻。如今10座城门仅剩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中和门”,早已改名“起义门”。

事实上,10月10日晚,武昌城外塘角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在当天19时多发难。而城内工八营在20时左右的“第一枪”影响重大,又率先抢占楚望台*械库,两者均被视为武昌起义的发难单位。工八营抢占楚望台,引起各标奋勇起事。城内距离相当近的二十九标、测绘学堂、三十标、四十一标、陆*第三中学等纷纷响应,城外的炮八标、三十二标、马八标也参与起事。先后前来楚望台集结的各标营起义士兵共约0人,熊秉坤只是一个相当于班长的正目棚头,自知难以服众,紧急之际,起义者汪长林找到了左队队官吴兆麟,推举他为革命*临时总指挥,熊退居副职。决定以楚望台为起义*临时大本营,有组织地发起进击督署的攻势。

据当时报纸报道,10月初湖广总督督署可谓重兵云集,总督瑞澂深知新*不可靠,但又不得不用以护卫。10月10日晚革命*发起第一轮进攻,但因为秋风夜雨,兵力不足,无功而返。第二轮开始放火助攻,逼走了坚守的第八镇统制张彪。第三轮进攻中,“乾记衣庄”的店主为了助革命*放火,拿来煤油。一时间士兵纵火,火势冲天,能照清几里之外的督署前门高杆。于是蛇山炮队,连声命中,瑞澂出逃,龟缩到楚豫舰上。

接下来起义*的目标是位于今天武昌司门口的藩署。藩署为武昌“四大衙门”之一,是湖北布*使衙门和藩库所在地,湖北全省现金均汇于此。藩库装满银锭、银元、台票,但是起义士兵不私掠分文。很快官钱局、铜币局、邮电局及各个城门、学校等重要处所,都由起义*占领。到了11日正午,武昌全城光复,当天上午*鹤楼上就飘飞起起义**旗——十八星旗。

起义后的第二天,即年10月11日下午,起义士兵找到黎元洪后,在咨议局里选举都督的会议正式开始。黎元洪毫无争议地成为都督,汤化龙为湖北民*总长。起义*的想法是:黎、汤两公为湖北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革命*的临时起义得到了全国性的响应,武汉本地的战斗最为激烈。在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起义*民为抵抗清*府镇压的41天阳夏保卫战中,汉口大量街市被清*大火焚毁,损失惨重。武汉在阳夏保卫战中的死亡人数约为1.5万人,各路援*云集武汉、普通市民纷纷入伍抗击清*,成为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武汉这座城市为辛亥首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年40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