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区域思政育人共同体的徐汇样本新民晚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06/8720484.html

第七届国家烈士纪念日前夕,笔者应邀出席了在南洋中学举行的徐汇区“区域大中小幼思*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9月26日的这场盛会,笔者遇到了各类学校多位熟悉的校长和书记以及专家,大家深感思*课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

▲徐汇思*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正式启动

▲思*课一体化推进大会的南洋中学会场

与会者重温了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经典名句:“思*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重要讲话精神是激励我们办好新时代思*课、做好思*育人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此,徐汇思*已初露峥嵘。

▲徐汇教育*工委书记姚黎红发表主旨报告

徐汇教育*工委书记姚黎红同志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举办这场推进会,目的就是推进区域学校思*课一体化建设,科学统筹、一以贯之地打造区域思*育人共同体,增强思*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课的改革创新,共同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她还介绍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

姚黎红强调说:“我们深刻认识到,区域大中小幼思*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思*育人系统贯穿到各学段教育衔接的全过程,有机融入到孩子成长、成熟、成才的各阶段。深入推进区域大中小幼思*课一体化建设,核心是建好思*课,关键是带好教师队伍。徐汇要有自己的高起点、高站位,以大智慧和大情怀,推动思*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突破体制瓶颈,补齐机制短板。”

▲徐汇教育系统普遍推行新晋教师入职宣誓仪式

▲徐汇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安路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山岭,在学校演讲初心主题

据了解,在徐汇区境内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区域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徐汇教育已经形成了五个“共”的认识:

一是课程共建,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研发一批高校向中小学延伸的思*特色课程;

二是资源共享,依托紧密型学区建设,推动大中小幼与区域红色场馆、科研院所、文化机构深度合作,实现各类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基地共育,依托区域励志地图、馆校合作等社会实践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师资共培,依托高校努力提升思*教师队伍理论实践水平;

五是研修共促,加强大中小幼思*教育骨干人才交流合作,深化思*课一体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这“五个共”的认识,徐汇教育*工委将联合区域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场馆等单位,协力打造——徐汇区域大中小幼思*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左起:南洋中学校长王圣春、徐汇教育局局长王彤、作者、徐汇区委副书记钟晓咏、徐汇教育*工委书记姚黎红和徐汇区文明办主任杨海英,在南洋中学校友烈士纪念碑前留影

我不仅代表自己单位文明办参与打造这个联盟,而且是徐汇教育范畴内很多思*和德育佳话的见证者。我深知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很乐意自己的孩子多多接触正能量,我一有机会也和校领导们交流德育心得,主动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

▲南洋中学第十六任校长、民盟徐汇区委主委于东航在学校文物邮筒前留影,该邮筒将被命名为巴金夜光杯邮筒

如此番在南洋中学,我就和王圣春校长、民盟徐汇区委主委于东航等同志提议,有必要进一步办好学生社团,促进学子根据现有资源创造性地投入。我的具体设想是:巴金文学社每年都应该纪念自己的校友大师,巴金先生生前最出色和饱含深情的随笔、散文都是通过邮筒投稿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的,因此,巴金文学社的同学就应该带头品读新民晚报及夜光杯,这对了解时事、*和国家的*策主张以及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同时我提议,南洋中学校史博物馆将文物邮筒命名为巴金夜光杯邮筒并复活它,我认为书信作为心灵交流的方式,将永保活力。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为 烈士英灵敬覆国旗

▲南洋中学雷经天班学子杨承龄和外公董本基,一起收看第七批 烈士英灵回归祖国的直播

这场盛会的第二天,第七批 英灵回归祖国。而徐汇中学有两位 烈士校友,校长曾宪一在接受本校学子王淇仪和叶议文访谈时就指出,学校有个传统,就是“崇尚科学、爱国荣校”。徐汇中学的学生能走上战场、奋勇杀敌,恰恰是“爱国荣校”的最大体验。马相伯老先生讲过,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爱国不仅是口头上,要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做到爱家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社区,甚至爱上海、爱中国、爱正义、爱世界、爱全人类。这才是大爱,这也是徐汇中学“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体现。

▲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接受本校学子王淇仪(左)和叶议文采访

曾校长还向访谈者强调,同学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有“根”的文化意识,要有对待中国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和传承,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弘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持久地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

值得指出的是,王淇仪同学目前就读徐汇中学预初,她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已经是少先队大队长。她有接触红色基因的自觉,当年就造访过上海社科院的离休干部、新四*老战士厉敏之奶奶,并聆听了90多岁高龄的厉奶奶讲述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故事。上海社科院的学者们也有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自觉和传统,最近社科院*委组织部部长包蕾萍研究员就赠送给我两本《红色弄堂》(法学所张晓栋研究员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7月版)。我把其中的一本转赠给了光启小学的少先队大队长刘佳怡,她在家里一边品读、一边讲解给汇醒幼儿园大班的妹妹刘佳媛听。姐妹俩还表示,要在假期里去实地走一走这些代表性的红色弄堂。

▲刘佳怡、刘佳媛姐妹居家品读《红色弄堂》

最近一段时间,我还感知到,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德育交融正在形成新的氛围。如田林中学得到了徐汇区总工会和田林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以全国劳模、宜家工会主席名字命名的“王承班”正式挂牌,拉开了其校庆40周年的序幕。

▲作者(左)和顾炜校长为田林中学王承班揭牌

又如南洋中学有一段饱经沧桑的铁路,其校友先烈曾经在此铁轨上参加了抗击日寇的激烈战斗。园南小学校长宋霞峰观摩后感慨万千,当她向东道主郑蓉老师询问能否让其小学少先队员代表前来参观时?郑蓉表示热烈欢迎!

▲园南小学宋霞峰校长在先烈浴血奋战过的南洋中学铁道前留影

今年10月25日,正好是抗美援朝卫国战争70周年纪念日,郑蓉问我是否有朗朗上口的诗歌提供给南洋学子传颂。我就把自己创作的讴歌 烈士英灵回归祖国的作品给了郑蓉老师,希望孩子们喜欢。歌词的名字就叫《回家》!

回家

王泠一

当年我十八

英姿勃发

慈祥的老师们精心伴我长大

谁知那侵略者生战乱

常威胁那个新生的她

新生的她

来来来来既然要保家

来来来来首先就卫国

鸭绿江我扛枪就跨

未曾告别母校未曾告别她

未曾告别她

一别六十载

祖国可好

我已经化作英*梦中常回家

梦中还有那同学球台

你们的那个奋斗自如挥洒

来来来来一唱天下白

来来来来祖国啊妈妈

多少年代多少年来

今天终于回家终于回到家

终于回到家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摄影

郑蓉陈二赵卿  

编辑

梁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