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全国12所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代表合影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石英杰)10月24日至25日,在第五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百年名校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简称保师附校)从全国百余所学校中脱颖而出,跻身首批全国12所协同创新基地校行列,成为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中河北省唯一的核心成员。同时,该校连续第二年获得“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10月30日,由保定市教育局主办,保师附校承办的“保定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校长论坛”举行。
国家研究未来智慧校园的我省唯一成员
校长王淑英接受颁奖。
本次活动研讨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教育智库网、中国教育智库联盟主办。据了解,中国教育智库网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服务教育创新的国家级的教育智库平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陆云泉共同为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举行线下揭牌仪式,这标志着由中国教育智库网与北京一零一中等名校合作共建的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正式全面启动。
保师附校成保定教育样板。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自3月12日在线上成立以来,已有全国21个省市的余所中小学相继加入,本次会议上,包括保师附校在内,北京中学、北京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上海徐汇中学等12所具有鲜明智慧校园建设特色的学校被遴选为首批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成为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研究中心开启对未来智慧校园的探索与研究,将通过先锋学校的引领,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将从学校空间改造、学习方式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学习生态开放融合等多维度,共同探索未来智慧校园的评价标准,以理论为指导共同撰写“全国中小学未来智慧校园蓝皮书”,同时打造智慧校园联盟,共建课程、教研资源平台。
据悉,在12所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中,保师附校成为河北省唯一成员。年4月,保师附校成立集团后,将教育成果针对性辐射阜平、涞水等地的贫困山区校实现精准扶贫。研究中心认为,保师附校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贫困山区供给优质教育,最大程度的资源辐射实现了集团一体化优质发展,让大山中的孩子成为新技术发展下的受益者。
连续两年获得“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
山区孩子参加跨学科STEAM花园学习。
由人民网·视讯频道、中国教育智库网·白丁智库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颁奖典礼”也在本届年会上同期举行。
本届年会由知名学者、智库机构、教育企业代表出席。保师附校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创新代表学校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学校创新案例《基于未来学校结构变革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案例研究》荣获年“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此次评奖共有14个成果获奖。这也是该校继去年获得首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后的又一未来学校创新成果。
据了解,去年,该校申报的为阜平白河分校量身定制的“未来之树”校园文化的《以‘未来之树’文化重构新未来学校的案例研究》荣获首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
保师附校教育集团中包括了阜平、涞水等地的贫困山区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次研讨会上,保师附校教育集团校长王淑英校长应邀在“未来学校‘故事会’”圆桌分享环节发言,介绍了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讲述了教育精准扶贫、创建高品质未来学校的故事,赢得了全场的致敬和掌声。
如今的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智慧校园建设与培养时代人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王淑英表示,未来的智慧校园要服务时代新人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新人。智慧校园服务于未来个性学习、泛在学习、广博的资源学习。未来学校要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选择化、多元化、互动化的教学,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据了解,该校还是河北省首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实验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保师附校加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他们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创新发展,为国家未来学校的探索建设新模板。
百年名校打造保定教育样板
阜平白河分校
据了解,从年起,保师附校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百年名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该课题探索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创新了以蓝色管理文化、金色成长文化、绿色课堂文化、五彩生命文化为组成要素的校园文化特色,为学生个性成长、成才营造了健康、快乐、向上的校园环境。年,该校主持省规划立项课题《百年名校构建基于项目的先学后导主题学习模式研究》,以项目主题学习引领,让学生通过课前实践、课堂认识、延伸再实践探索、最终综合成果输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新的教学思维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年,该校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