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撸猫赏牛,故宫邀您云过年,约吗 [复制链接]

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刚进腊月,故宫博物院就公布了牛年春节文化大餐的“菜单”,有“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有“数字文物库”推出的“牛主题文物展”,还有针对《五牛图》和新春主题画的线上鉴赏,如果不能亲自去看故宫的展览,那么跟家里人线上逛一逛,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和体验。

从农历腊月初八(1月20日)起,故宫文化大餐就已经“开席”了。腊月初八也是传统节气大寒,《故宫的时节·大寒》视频课率先上线。课程围绕清代宫廷立天灯这一冬季习俗,介绍天灯相关文化知识,并拓展介绍正月十五的元宵花灯,分享不同造型花灯背后的美好寓意。小朋友们还可以跟随课程进行手工体验,学习制作“四季长明花灯”。

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光人工要使用八千多人次。自道光二十年()被节俭的皇帝取消以来,它们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将近年。相关文物也早已分散各处,渐渐不为人所知。故宫的研究人员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通过仔细研读清代档案史料,将它们复原出来,重新竖立在乾清宫的台基上下,让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又重新呈现。

除了年俗,故宫的建筑之美更是无与伦比。寒假线上“故宫知识课堂”如期开课,围绕“文物与自然”和“建筑与历史”两大主题进行在线课程直播,两大系列、二十场不同主题的课程精彩纷呈,与大小朋友们相聚云端。故宫的专家为大家献上趣味十足、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足不出户就能深度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真是“躺着也能涨芝士”。

“故宫红”也为过大年营造了节日气氛,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还将与官方微博和“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同步推出“故宫红”系列文化专题。正月初一至初七,将以故宫建筑、藏品中的红色为切入点,每天呈现一个不同的红色主题,用图文、视频、互动、游戏、线上展览等形式,把建筑历史、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编,为观众奉上一道别具“中国红”味道的新春文化佳肴。

故宫可谓国内撸猫的最高端地点,如果能配一张故宫猫手绘图,那可真让“猫奴”们圆梦了。养猫历来是故宫的传统,不但有妃子养猫,从明朝开始,紫禁城还有专门管理猫的部门“御猫房”。如今故宫里有数以百计的“故宫猫”,这些猫特别呆萌,不怕游人,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此,故宫博物院有很多网红猫的粉丝,有些“猫奴”进宫后,无心留恋金碧辉煌的建筑或者琳琅满目的文物,直接就去静仁宫、宁寿宫等地:他们不想看风景,他们只想看猫。

2月4日是北方小年,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2月11日),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会开启“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依托院藏文物,配合活泼可爱的故宫猫形象,向观众介绍从小年到除夕的宫廷过年习俗。活动期间每天发布一张故宫猫手绘图,观众朋友可以跟故宫猫一起完成一项过年习俗或准备一样“年货”,每天积累一点,直到除夕夜实现“大团圆”。估计“猫奴”们会一张不漏去打卡。

当然,有幸进入故宫看展览的观众或许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近日在永寿宫开幕的“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原本要展出的是中乌联合考古队——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精品90套(组)。但因为疫情影响,文物运不过来。于是,诞生了现在观众看到的图片展。三维的文物展,变成了二维的图片展,仿佛被一片“二向箔”降维打击。而这图片,绝不是一张简单的照片,而是和文物同等大小、同样形状的“剪纸”。而且图片的摆放完全遵循真实文物展的布置,陶罐立着摆,铁刀横着放,连珠串都一颗颗剪出来再串起来。

据透露,这次的文物图片之所以看上去那么立体,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精心设计的布光,明暗对比,文物立体。即便“降维”,在考古人心中,也是无比激动人心的所在。考古人的走心,观众get到了,几乎所有去现场看了展览的人都评价“栩栩如生”。甚至,经过几天的新闻发酵,图片展已经“出圈”了。一些原本对考古并不感冒的观众,就因为想看看什么是“二次元”文物而走进了展厅。疫情影响下,博物馆的数字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VR、AR等高科技的使用,让足不出户看展览成为现实,甚至在清晰度和信息量上比在现场更胜一筹。这是考古人用最原始的“手艺活”,与最先进的“数字展”结合,在不得已中暴露了他们的浪漫与执着,而走心,终有一天会赢得掌声。

给观众的惊喜还有不少,故宫博物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