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一种名为找“搭子”的新型社交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兴起。据了解,“搭子”是一种因某种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短暂结合在一起的社交关系,具有随时结合、随时分开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下,找“搭子”作为一种主打精准陪伴且不过分亲密的“浅社交”,越来越受到当代年轻人的追捧。打开社交软件搜索关键词“搭子”发现,从聊天搭子、饭搭子,到拍照搭子、旅游搭子等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发展“搭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怎样的精神需求?在找“搭子”过程中又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对话多彩人生,在“浅社交”中感受满满温暖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找过“搭子”的年轻人,交谈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受访者找“搭子”的出发点是希望找个人陪伴自己,满足当下从事某种活动的需求。“找搭子的过程非常顺利,我在社交平台发帖没多久,就有不少人回应我了。我跟我的‘搭子’几乎是一拍即合,很快就制订好计划出行了。”*同学今年20岁,目前大二,她向记者这样分享了自己找“搭子”的愉快经历。与*同学一样,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会利用社交媒体找“搭子”,一方面是主动发帖,等待有人回应,再甄别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被找的对象,在看到其他人发布的找“搭子”的相关内容后进行回应。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教授钟雅琴认为,“搭子”社交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一种权力的平衡。因为“搭子”是社会关系中相对较弱的连接,在“搭子”之间不存在命令的发布和接受,而是个体在一种平等的交换中与他者互动,构建了一种人际交往的“中间形式”。“这样的互动形式有助于个体形成高度的热情、信心、主动性和自豪感。”钟雅琴说。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搭子”社交能给予年轻人一段亲密但又保留边界感的短暂关系,并且遇到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在短暂的相处中了解彼此的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大家是出于相同目的而聚集在一起,能够很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小熙是一名陪拍师,也经常作为网友的拍照“搭子”,她向记者分享道:“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满族的客人,还是一名马术运动员。虽然我们有一定年龄差距,但那天下午,我们就像认识多年的好友一样,聊得很开心。成为陪拍师让我在给予陪伴价值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见识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不少找过拍照“搭子”的受访者也表示,拍照“搭子”在拍照的过程中会不断夸奖自己,同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