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生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403.html01:06万物皆媒,了解新闻知识、培养媒介素养是每位青少年的必修课。9月20日,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8年级的学生走进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他们了解岭南报业发展史、现场感受新闻工作环境、与记者面对面交谈……新闻世界的大门在此刻敞开。阅报业发展史,感受从纸媒到融媒的变迁从报业的发展史出发,诺德安达学子在岭南报业博物馆领略了从纸媒到融媒的变迁。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闻事件、历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报业百杰、从历史传递下来的珍贵文书、传统的印刷设备、现代融媒体互动大屏……报业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物品徐徐展开。与传统的模式不同,羊城晚报全媒体中心以一张流动的大屏彰显了科技发展赋予媒体的力量。在大屏上,学子们看到了实时新闻事件、今日新闻关键词、数字报等,在实时流动的信息海洋中感受到新闻的种种要素,体会到变迁时代下不变的新闻的核心。学习新闻知识,与记者面对面交谈领略了纸媒到融媒的变迁后,同学们来到了本次研学的重要环节——学习新闻知识。新闻该如何定义?一则新闻是怎样构成的?羊城晚报少年传媒院老师陈明谦通过形象的讲解,让学子们在典型的例子中掌握了新闻的定义和新闻的要素,对新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本次活动也邀请了两位新闻记者与学子们进行经验分享,解答学子们关于新闻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一名在媒体行业深耕近二十年的资深记者,羊城晚报教育健康部副主任、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璇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三个故事:刚开始当记者时,化身为卧底深夜坐野鸡车揭黑;汶川地震时,克服种种困难,亲临现场报道拯救生命的感人瞬间和故事;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两会报道,经历了白天开会赶稿、独家专访、深夜策划凌晨交稿等高强度工作模式。短短的故事折射了作为记者对新闻的执着与追求。作为新生代的媒体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沫依则从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分享了全媒体时代记者的必备素养,她表示记者不仅要写文字,也要写脚本,拍视频,如何让新闻呈现的更加丰富多彩以吸引读者,是当下留给记者的考题。经过了前面一番深入浅出的学习,同学们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他们也有不少的疑问。有同学在了解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模式后,对于在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十分好奇。“你们的问题确实是灵*拷问,这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和探索的。”陈晓璇表示,传统媒体已经走在转型的路上,从纸开始,向云出发,如今的羊城晚报已经拥有强大的全媒体矩阵,包括粉丝过亿的APP、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向老百姓传播最权威、具有公信力的新闻。同时在媒体转型融合的路上,羊城晚报也为社会提供了“新闻+*务+服务”的专业服务。还有同学对于AI对新闻行业的影响表达了隐忧,新技术的出现是否会让记者“失业”?王沫依表示,科技是来辅助人类的,机器会给出最正确、最合理的答案,但人会写出有温度的报道,并选择合适的角度呈现事件,而这些都是ChatGPT、文心一言等AI无法达到的。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不时翻阅手中的报纸,获得更直观的体会。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研学实践证书。有同学对记者表示,自己对于新闻的生产有了更多认识,虽然自己已经很少阅读报纸,但自己和家人仍会通过不同的渠道阅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