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左手华为右手腾讯,一个莘县西红柿的数字化 [复制链接]

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红杰

商代名相、开国元勋、中华厨祖——伊尹不会想到,多年后,他曾经躬耕的有莘之野,如今的莘县,正在借助数字化新动能和产业互联网的力量,致力于推动农业发展。一物一码,当一个小小的西红柿都有了“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何时浇水、施肥,用了什么农药、流通过哪些渠道……消费者的安心就积累起来了,农产品的品牌也随之建立。

西红柿“身份证”来了,浇水、用药、施肥可控可查

今年的秋天雨水格外多。山东莘晴农业总经理李彩雷让人把蔬菜大棚里的自动监控设备断电了,开始进入闷棚阶段。

“现在是对土壤进行消毒的状态。我们利用太阳光来消毒。现在是阴天,到晴天的时候这个棚里边温度能达到70多度。我们把土壤施上有机肥,再喷洒上微生物菌,再浇上水,用棚膜一覆盖,利用太阳的热度,让土壤升温。土壤的温度最高的时候能达到50多度。半个月左右积温值就能达到度,这样土壤里边的病虫卵、杂草的种子,还有一些有害的杂菌就被杀死了。”

这些自动监控设备,在种植时是正常运转的,包括温度、湿度等的监测,而这些数据,都连到了腾讯云的平台上,也连到了莘县农业局的系统上,能进行源头追溯。

李彩雷解释说,大棚平时没有人在这边管理,正常作物生长温度超过35度的话,办公室那边就会有警报,提醒哪一块棚需要开风口。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完善,现在他连这一块都不用担心了。

“原来开风口是靠人工,通过拉这个绳子。现在,只要监控到温度超标,就会自动开风口。设定一个温度区间,比如说18到25度之间。低于18度就自动把这个风口关上,高于25度就自动打开。这样第一能省人工,第二因为精准的控制,蔬菜产量也有增加,基本上能增加10%-15%。”

而去年,没有这套智能温控系统的时候,因为一个工人中午回家忘开风口了,导致棚内温度高达六十多度,一个棚的小西红柿都热死了,损失近十万。

李彩雷这样的蔬菜种植模式,包括土壤处理方式,是为了把蔬菜种出来非常好的品质,但是他没法展现,因为不可能跟每一个客户说他是怎么种的。

这个烦恼,腾讯安心平台也解决了。

李彩雷的基地有一个首席质量官,他把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上传到腾讯安心平台这个区块链追溯平台上,一扫码它就能展现出来,一目了然。就像给西红柿一个身份证,从它出生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步都能查阅出来。

上了溯源平台有了溯源码,最直观的好处是,像盒马生鲜、白果园,这些高端渠道,对莘县基地的产品更加放心,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在这儿盯着了。

对于数字农业带来的变化,山东绿源和丰相关负责人盛亚楠与李彩雷有着类似的感受。

绿源和丰主打净菜生产,直接把蔬菜从基地采回来加工,然后销售到二线以上城市。在这里,有一条馒头生产线,每小时可以生产2万个馒头,从面粉的上粉系统,到馒头成型,原则上是不需要手来触碰到面的,保证产品的安全。蒸好的馒头,也有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