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摘录
年春,赵一曼接到党中央派遣赴东北,与未满3岁的宁儿分别,临行托战友和同志在适当的时候,到宜昌感谢那对曾帮助他们母子的好心夫妻。
甘将热血沃中华
□冯汉斌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受中国共产党的指派,前往东北开展抗日工作。年8月2日,在被日军押赴刑场的途中,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这封遗书。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专门提到赵一曼的这封家书,强调它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但鲜为人知的是,遗书中的宁儿,赵一曼唯一的儿子,是她在宜昌从事地下活动期间,在宜昌码头工人夫妻的救助下出生的,乳名也是在宜昌取的。年春,赵一曼接到党中央派遣赴东北,与未满3岁的宁儿分别,临行托战友和同志在适当的时候,到宜昌感谢那对曾帮助他们母子的好心夫妻。
在东北抗日战场,赵一曼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长达9个月的非人折磨,宁死不屈、年仅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给宁儿留下了这份遗书,直到年,遗书才在日军审讯档案中被发现。时隔21年,时年28岁的宁儿(后取名陈掖贤)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18岁,赵一曼投身革命
年,赵一曼诞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徐家乡伯阳嘴(今属白花镇一曼村)一个地主家庭,她排行第七,乳名端女儿,原名李坤泰。年,赵一曼在家自修文化,以通信、面授等方式接受大姐夫郑佑之革命思想启蒙。
郑佑之是中共四川省委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年,赵一曼经郑佑之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经党组织推荐,她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同年入学的学生共一千多人,被称为“黄埔六期”。当时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和本校一样,有大量的共产党员。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是校务委员,罗瑞卿是和赵一曼同期的黄埔学员。学习不到半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赵一曼不得不结束军校的学习,化装成逃难农妇到达上海。在这里,党中央选派她和四十多名青年党员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此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在去莫斯科的船上,赵一曼认识了与她同一批被派往苏联的校友、黄埔军校五期学员湖南青年陈达邦,不久结为革命伴侣。
年,因为患病和身孕,赵一曼先期奉调回国。临别时,陈达邦把身上最值钱的一块怀表和一枚金戒指给了赵一曼,让她遇到难处时应急。
23岁来宜昌,建立中共地下交通站
赵一曼回国后,先在上海党中央工作,后来中共中央派她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年冬,赵一曼只身来到宜昌做地下工作,通过一位船员的关系,在大南门至一马路江边的滨江路租了一间板棚屋住下。她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接应和安排西南各地往返于上海之间的同志,给他们接转关系,秘密转运党的文件。
赵一曼初到宜昌只有23岁,以家庭妇女的身份出现。过去她在学校读书时没做过什么家务,来宜后入乡随俗,洗衣、做饭、到江边打水……样样都学着干,还学宜昌人腌萝卜,先把萝卜切开,再用线把萝卜穿成串,挂在门前,晒干后做成萝卜干。白天,她处理完组织安排的工作后,就搬个小板凳到屋外晒太阳,跟邻居边聊家常边做针线活,还时常帮邻居搭把手、带孩子,很快就融洽了邻里关系。到了晚上,她就拖着身孕独自秘密整理文件,为及时传递情报和安排人员行程做准备。
工人夫妇帮赵一曼宜昌产子
正当工作开展顺利时,春节来临,她也临近产期。这时,房东老太太向赵一曼发出“逐客令”,原因是宜昌老风俗不能让外人在自己家里生孩子。赵一曼最担心的是忽然离开老太太的家,上级不知道,同志们不知道,会给联络站的工作带来损失,她就在门前草堆里躺下,第二天从草堆里钻出来。隔壁一个工人开门发现这位受着折磨的妇女,连忙把赵一曼安置在他家里,让妻子细心照料。
年1月30日,赵一曼在宜昌生下儿子。工人妻子每天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把鸡蛋、面条、糖、油等等做成可口的营养品,端给在月子里的赵一曼吃。工人妻子还将自己和孩子的衣服拿来给她们母子。赵一曼的儿子孕于列宁的故乡,而赵一曼的字叫“淑宁”,因此取乳名为“宁儿”,祈望儿子“安宁无事”。后来宁儿取名陈掖贤,这是赵一曼不知道的。
宁儿出世不到3个月,有人告密,这位工人被警方以“赌博打架”为由头而关押。为了救他,赵一曼卖掉了丈夫陈达邦送给她的戒指,而她的身份也暴露了。那天夜里,房东妻子告诉赵一曼,国民党的探子已经几次到屋前屋后查看,情况不好。赵一曼不得不在当天夜里,背着宁儿悄悄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由于走时匆忙,没钱没吃的,宁儿也没奶吃,赵一曼只得求助同船的旅客施舍,一路艰辛苦熬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不久,赵一曼先是以怀抱孩子为掩护,为党中央做望风、联络等保卫工作,后党中央派她与一位姓王的青年扮成假夫妻,到江西南昌恢复党组织。经过3个月的艰苦工作,刚刚恢复起来的江西省委被叛徒出卖,又遭破坏。在敌人的包围下,姓王的青年和赵一曼只得分头转移。赵一曼背着宁儿在风雨泥泞中奔到江边,正好有运粮的木船开往九江。她拿出丈夫陈达邦给她的银壳怀表,送给船老板,要求搭船去九江。船老板将赵一曼母子带到九江后,派几个船工用小船将赵一曼和宁儿送上了去上海的轮船。
年,赵一曼东北抗日英勇就义
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党中央为了加强东北的反帝救国斗争力量,决定派一批干部去东北工作,赵一曼主动向组织请缨。出发前,她与丈夫陈达邦的妹陈琮英(我党高层领导人任弼时的夫人)商量,强忍着难以割舍的母子情,将宁儿送到武汉陈琮英的堂兄家里,托他抚养。
离开宁儿时,赵一曼心情难过,不时拿出年她和宁儿在上海的合影端详,对着宁儿的脸蛋亲吻。此时,她明白:战士上前线可能回来,也可能战死在沙场。然而为了革命,为了抗日,她毅然随部队赴东北抗日前线。同时,她将这张极珍贵的照片给了一张同在党中央工作的同乡郑易楠,请她务必在以后时局太平时设法将照片转交给二姐李坤杰,李坤杰当时是中共地下四川省委的秘密工作人员。赵一曼在信中还告诉亲友:此次去抗日前线,万一再也不能回来,请亲友们带上这张照片,去宜昌寻访当年救济过他们母子的宜昌工人夫妻,也请亲友们用这张照片去联络丈夫陈达邦和宁儿。
年8月2日,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场,赵一曼为国捐躯。此前,她写《滨江述怀》诗明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儿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壮烈牺牲前,她满含深情地为年仅8岁、再未谋面的宁儿留下了这份旷世遗书。
宁儿后来取名为陈掖贤。年,掖贤的父亲陈达邦从国外回到武汉,父子团圆后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亲人,可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没有找到。
年,赵一曼真实身份最终确认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电影《赵一曼》上映。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英勇、悲壮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观众,人们由衷地钦佩这位伟大的女英雄。
观众中有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心情格外激动,影片勾起了她对亲人的思念。银幕上赵一曼的坚强、机智、勇敢,使她想到分别二十多年的胞妹李坤泰,而这位妇女名叫李坤杰。
李坤杰向党组织汇报:胞妹李坤泰,在宜宾县城读书时取名“李淑宁”,在报刊发表文章时用笔名李一超。年冬,宜宾党组织推荐她报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年春,李坤泰被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录取入政治大队女生队。同年秋,党中央派她去莫斯科学习,年底回国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年,李坤杰从泸州回到宜宾。一天,妹妹在宜宾女中时的同学郑双璧找上门来,将一张泛黄的照片交到李坤杰手里,说:“二姐,这是淑宁在上海时寄给我妹妹郑易楠的照片,要我转交给你。”李坤杰捧起照片,仿佛妹妹就在眼前,她热泪盈眶,半天说不出话来。照片上,妹妹端庄地坐在高靠背藤椅上,怀中抱着两岁多的小孩。妹妹的眼睛还是那么大,那么水灵;脸蛋还是那么白皙,那么漂亮!啊!妹妹你在哪里?孩子,你又在哪里?看着照片,也更坚定了她继续寻访妹妹的信心和决心。
年初,时任四川省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江子能回到老家宜宾。李坤杰得悉他将去北京,便委托江子能打听妹妹的消息。在北京,江子能专程拜访了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宜宾珙县人何成湘。一阵寒暄后,江子能开门见山地向何成湘打听李一超的下落。何成湘沉思片刻后,说:“电影上那个赵一曼姓李,是宜宾人。年在哈尔滨时我领导过她。那时,我是中共满州省委组织部长。你回宜宾打听一下,看有没有这个人。”江子能把李坤杰要打听的李坤泰的情况,向何成湘作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何成湘亦感到兴奋,连问:“有没有她的照片?”江子能尴尬地回答:“临行时忘了问问李坤杰,回去一定问她,如果有,立即给你寄来。”
何成湘收到李坤杰寄来的照片后,马上认出照片中人正是曾经在哈尔滨共同战斗过的“李洁”。为查证“李洁”的身份,何成湘将照片转交《工人日报》记者何家栋,委托何到东北核实“李洁”与赵一曼的关系。
多年以后,何家栋先生回忆说,“年,全总让报社寻找和认定赵一曼(李坤泰,又名李一超)的真实身份,我拿着她的一张照片,先从她的家乡四川宜宾找到她的亲姐姐(记得当年是信阳息县人的市委副书记张西挺接待的);又跑到她最后的牺牲地东北哈尔滨,找医院里逃出时、用马车送她往山上跑的那位车老板魏玉恒老汉。魏老汉看了照片,立刻大声说:‘是她,是赵一曼,没错。’之后又来到赵一曼领导过的游击战斗区,找到了当年和赵一曼朝夕相处的游击队员和乡亲,他们看了赵一曼抱孩子坐着的照片,也一致说:‘瘦李(当时乡亲对赵一曼的称呼),就是瘦李!’这才证实了失踪有二十年的赵一曼的真实身份。”
何成湘及时将这些情况汇报给党组织,党组织马上进行了更周密的调查。在黑龙江省档案馆敌伪档案中,找到了赵一曼案件的详细记载,其中一张赵一曼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与合影中的赵一曼相貌一致,这成了确认赵一曼身份的铁证。此外,还发现了赵一曼留给宁儿的遗书。这份遗书附在案卷的最后,是日文译写的,原件无存,展示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中文遗书,是根据日文翻译过来的。
时年28岁的陈掖贤才知道了自己的母亲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他痛哭着抄下了母亲的那份写给自己的遗书。
年,陈掖贤和父亲陈达邦从北京回宜宾省亲,船过宜昌,他们对着宜昌江边久久凝望,试图寻找遗迹,鉴于组织已有结论,于是没有上岸。
年7月,陈掖贤的长女,即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专程到宜昌寻访赵一曼的旧时踪迹,并到市档案馆查找了一些宜昌江边旧民居、街景的照片,以寄托对祖母赵一曼的思念之情。
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将永远活在宜昌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
冯汉斌,祖籍湖北广济(今武穴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楹联协会副主席、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历史遗存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十大读书推广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著有诗集《与词语对舞》和散文集《归州十八拍》等,主编各类文学选集多种。现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年第6、7期目录
建党百年专号
中国出了个共产党/宗河
毛泽东的初心之路/张太原
点亮惊涛骇浪中的灯塔/夏远生
从党史看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张文良
宜昌跃起一条龙/宜昌石头
贺龙在宜昌/韩玉洪
一首诗歌的千钧之力/周凌云
甘将热血沃中华/冯汉斌
独臂上将贺炳炎轶事/明建中
独臂将军贺炳炎/李小坪
红色版图中的宜昌学院街/张永久
胡敌:一个乡村的精神与荣光/晓园
盛开在鄂西的英雄花/萧国松
寻找烈士刘秀英/韩永强
西乡播火记/张泽勇
峡江风云/黄荣久
沮河小英灵/春阳绍凤
壶瓶山上游击队/廖崇纲万佩华
血火祭奠/张学元
神枪惊破美军胆/明建中
青春用炮火洗礼/汪玉莲
宜昌解放记/别鸣
精神的胎记/张同
中国时刻:开国大典/永才
震惊全国的跑马车子化/竹子
涛声依旧千帆竞/韩永强
大三峡礼赞/张立先
百万移民铸三峡/周功绪
红旗坪上曙光在前/向昌浩王登府
碧水东流/蒋杏
宜昌,飘出一道道彩虹/李华章
闪耀光芒的雨夜/温新阶
在希望的田野上/马南
一个叫瓦仓的村庄/格杉
水岸家园:最是遥念情归处/王霞
我与嫦娥四号/陈虹宇
遵义拥有一九三五(组诗)/李发模
南湖匠人起红船/马毅洋
弄潮九章/楚飞云
“宜红”情/邓俊松
在胡敌烈士纪念馆前/邱红根
这是新的中国/马小强
红军渡/汤应权
红色记忆/宋发刚
理想国/刘金祥
献给英雄们的诗/王雪莲
胜利的旗帜/任小暖
红船的光芒/常江
写在两当兵变旧址/继斌
校园清晨国歌声/飘萍
每当想起你(组章)/刘德权
建党百年颂(古诗词方阵)
本刊申明
1.本刊未设立其他采编点或分支机构,也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三峡文学》杂志。
2.本刊唯一办公地为:宜昌市云集路21号老市委大院,联系-。
3.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sxwx
vip.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