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李颖
十二月,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湘绣文化广场。这是一处僻静之所,既静水流深,又暗潮涌动。胡锷背对阳光充沛的窗棂,与一只雪豹静静对视。
这是一场人与豹子、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复杂对视。
他对视的这只雪豹,通体毛色璨然,在自然的丛林间休憩已久,却在绣娘毛珊的手指间,重新复活;
他对视的这只雪豹,眼神坚韧悲悯,在历史的河床上已然归隐,却在伊飞的绣房间,再次出山。
这是一次对文化的叩问与回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发掘出来的湖南刺绣,沐浴了两千多年的浩荡长风,如今走向何处?
痛点:藏在民间的深宅旧梦
难以回避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好些门类,老祖宗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空间。
譬如,当我们聊到中医药时,依然会将古老的《黄帝内经》奉为至道之宗。譬如,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已臻顶峰,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成了中国文人永远回不去的梦境。譬如,中国画在宋时已达化境,万壑松风只在历史风烟的尽头回荡。
而古老的绣品,命运并没有特别青睐。上世纪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
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湘绣声名鹊起。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从此,湘绣技艺一骑绝尘。湘绣狮虎毛纹刚猛劲健,眼神晶亮,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当时报刊评价:“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
千载而下,在江湖之远,在庙堂之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刺绣人共同的精神谱系。
看雪豹的胡锷并不是一个湘绣人,他的正式身份是湖南高岭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一个施工建设企业的领导,似乎与湘绣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汲汲于此,念兹在兹?
“我母亲是个老绣娘。我要在母亲八十岁寿辰时献上一幅珍贵的湘绣作品作为贺礼。”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提起童年关于母亲的记忆,胡锷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的绣花绷子。幼时,家境贫寒,母亲就绣花贴补家用。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工资极低的时候,一块湘绣却能卖到一两百元。有时候,母亲绣花绣得忘记做饭了,淘气的胡锷便拿个瓦楞,躲在母亲的绣绷下,趁母亲一个不留神,在正在绣的绣品上戳个洞便跑。母亲追着嗔骂的声音,至今饱含暖意回响在胡锷的耳边。
责怪归责怪,母亲却有法子修复那刺眼的破洞:补朵摇曳生姿的花,补只顾盼生辉的鸟,胡锷的童年被美好的事物撑得满满的。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胡锷成了知名企业家,撑起这座城市的钢筋骨架,但他的刺绣情结从未消减,反而成为他徐徐回望时永远的情感归宿。
然而,令他意难平的是,湘绣行业风光不再,已呈现萎缩之态。上世纪三十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创下年出口额余万美元的辉煌。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行业持续低迷,产品大路货太多,出自于匠人满含心血的作品太少。在市场经济的淘洗中,曾无比荣耀的湘绣难掩尴尬的现状——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年,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一度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份额。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
湘绣没落至此,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上的失败。”胡锷满心忧虑,“虽然推广湘绣前路崎岖,但我愿做那个盗火者。”
热点:太空中飘荡的国色天香
沙坪打造了一个湘绣文化广场,满怀期待建成,此际却冷清岑寂。
这里的湘绣文化工作者们,内心骄傲又无奈。位于广场一隅的伊飞湘绣刺绣艺术体验馆内,陈列了神舟十号搭载物极品单面绣——《伟人的梦想》、神舟九号搭载物双面全异绣——《国色天香》等湘绣珍品和历史文物。
伊飞湘绣的总经理彭建兴奋地说起神舟九号搭载的绣品《国色天香》的创作情况:航空搭载物有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轻。我们选材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寓意是好的。再就是我们采用了双面异绣法。
谈起湘绣的三大核心技艺,彭建如数家珍:双面全异绣、鬅毛针、开脸子针。
双面全异绣的工艺特点是极其复杂的。它要求在一块透明刺绣底料的正反两面上,绣出形象、构图、针法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象,全异绣在透明的薄纱上施绣,因而要求外轮廓完全吻合,这就要利用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所提供的各种造型变化的可能性,精微的藏针隐线是工艺诀窍。用于全异绣的刺绣丝线,一般细于头发直径的四分之一,线头藏入绣件另一面,其线段不长于五分之一毫米,成为极微小的点状,肉眼难以分辨,才能取得天衣无缝的隐线效果。而且,这种藏针隐线的技术操作,有时还须在绣品的背面,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全靠心手神会进行。
“湘绣老虎苏绣猫”,湘绣中的老虎栩栩如生,归功于它用到了一种叫“鬅毛针”的针法,为湘绣老艺人余振辉所创。这种技艺绣出的毛发就像真毛一样,质感生动。“鬅毛针”绣法的应用使湘绣狮虎题材的绣品异军突起,引起其他名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