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65岁女性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尿频、腰痛甚至休克,病情发展较为迅速。送入我院ICU后,经过近两周的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复查各项感染指标均已正常,停用药物准备出院。这时又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原治疗方案无效,这让所有医务人员感到困惑。经全科仔细分析,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大家感到比较关键,患者经常感到双下肢肌肉酸痛。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后,让科室所有的医生大吃一惊,原来在患者的小腿肌肉间隙发现多发寄生虫。源头找到了,ICU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等的传统吃法,进而追求鲜、肥、美等新口味,于是生鱼片、醉蟹、炝虾、涮火锅、烧烤等成为许多饭店的招牌菜。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饱了口福,却吃出了寄生虫病。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为新的“富贵病”。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和漏诊。
先来了解一下寄生虫病
人感染寄生虫的途径有: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特殊途径感染。如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以及包虫病。现阶段以经口感染最为常见:多种寄生虫的感染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食物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
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这类疾病
1.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坚持饭前使后洗手;
2.防止“虫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虾、蟹,不吃米猪肉,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3.避免手、脚等处皮肤与有钩虫丝状蚴潜伏的潮湿土壤、农作物、粪便、疫水接触;
4.改善环境,防蚊灭蚊、杀灭白岭等传播寄生虫病的昆虫。治疗患者的有效药物主要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肠虫清),而且目前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和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寄生虫病,防比治重要,再次提醒大家病从口入!
专家推荐
赵华首席医师主任医师
徐文达副主任医师
万维维副主任医师
编辑:徐娅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