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疫情全球疫情中国疫情12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2例(上海4例,四川3例,天津1例,内蒙古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5例(辽宁8例,北京7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意大利疫情以后,不打疫苗不让上飞机,不让进餐馆意大利疫苗开打,然后引发了新的思路,比如打疫苗的可以自由旅行、自由进出餐馆等。这部分人是想在打过疫苗的人和没打过疫苗的人之间立起一道无形的“围墙”。但这也因此引起了新的讨论,疫苗接种的“护照”问题,打疫苗的先后问题等。这也很好理解,既然打了疫苗后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你有特权先打?为此,意大利和德国社会展开了大讨论,大家认为“只有那些卫生系统的人和学校可以先打,其他人不应享有特权”。另外,社会还会存在两种歧视:一是对迟打疫苗的人,另一种是根本抗拒疫苗的人。面对这些新情况引起的新争议,欧盟正在讨论,可能为疫苗接种立法:一顺序要合理,二不许歧视后接种者。疫苗来了,一些人趋之若鹜,其实没有必要。疫苗仓促上阵,还有一点风险,所以需要每一个接种的人签字申明放弃风险追诉的权利,这也是暂时不给未成年儿童注射的原因。等接种的人多了,数据大了,意外都排除了,经过进一步修正之后,再给未成年接种也不迟,毕竟儿童不是新冠病*的主要受害者。所以,等到后面注射,未必是坏事。有的专家表示,疫苗的接种可能不是一下子的事,免疫效果不是终身的,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种一次。以后出门,可能真要带一本“疫苗护照”。大家还是平常心看待吧,毕竟自身的健康才是首要的。65岁华人住院日记:生死是如此接近日前,医学网站MedRxiv发布最新研究指出:美国纽约的新冠肺炎病例中,以华人和南亚人为首的亚裔族群受影响最严重。虽然非洲裔的确诊率和住院率排在最高,但华人的死亡率则远高于其他族裔患者,高达35.7%,是当地白人的1.5倍。定居在美国南加州的华人急诊科医生吴先生也不幸感染新冠病*,在住院治疗十二天后回到家中。身为医生、又是患者的他将自己度过的生死12天一一记录下来,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生死如此接近!我们从中节选部分内容,以便大家进一步认识病症,珍爱健康:“年岁末,我,一位年近65岁的老人,终于直面世纪病*,被迫大战一场”。“11月23日,我开始发烧,次日确诊阳性,立刻自我隔离、喝水、吃退烧药。自我疗法效果并不明显,高烧不退,并伴有肌肉痠痛和干咳。11月28日,我第一次医院急诊室要求拍片,但大厅坐满了人,根据自己多年当急诊室医师的经验,我决定明天清晨三四点再来,那是一天中病人最少的时段。11月29日凌晨4点我去看急诊,上午8医院收入观察室。12月2日医院给我输了两袋新鲜血浆,此后再无发烧,说明病*被控制住了。这是一个有针对性的疗法,距我染上病*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治疗在一天天地进行中,不再发烧,但仍需24小时吸氧,病情改善进展缓慢。由于胸前和手臂上都插着各种管线,稍有不妥,仪表板上便会传出刺耳的哔哔声,令人心烦意乱,睡意吓走一大半,病*不饶人啊!隔壁病房里的咳嗽声一夜不断,那种声嘶力竭、几乎能把肺从胸腔里呕出来的声音,既痛苦又恐怖。护士告诉我,前些日子一位46岁的健身教练入院三天后情况突然恶化,插管转入重症监护室没几天就挂了;还有的病人执意不听从医嘱,医院就倒在停车场,彻底没了呼吸。生命是如此脆弱,生死是如此接近,有时就像翻扑克牌,充满了未知.......医院地处偏僻,手机网路时断时续。除了家人和同事外,我没告诉其他人包括远在国内的哥哥姐姐们。通信不畅,说不清楚的事情只能让人平添烦恼。来自家人和同事的短信关怀如同沙漠中的一股清流,令我感动。这的医生很多也是移民,其中有两名印度医生轮流来探视,每天一次,站得很远说话,但从没听过一次我的肺,靠的全是胸片和计算机数据,回答问题也似是而非;还有一位是阿美尼亚后裔,基本是远程服务,却能有求必应。总之,每一位医生的工作负荷都已超重,我还能奢求什么呢?随着治疗的推移,我的痰量逐渐增多,需要咳嗽排出这些分泌物。医院并不提供雾化吸入治疗,原因是雾化处理大大增加了病*的扩散范围,不少呼吸治疗师都染上了病*。12月10日,凭借一晚氧分压达标,我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但双肺上白花花的两大片仍需要时间慢慢消除,每天我仍要在家吸氧。上面很多内容是我躺在病床上一点一点写出来的,希望可以帮到他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