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梦想不折翼记者带你一起倾听合肥这四位残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068.html

编者按:东京残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正在赛场上拼搏奋战,为国争光。运动员们身残志坚、拼搏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也鼓舞着很多人。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访了合肥多地,寻访省城各行各业的残疾人拼搏者,倾听他们的坚韧不拔、拼搏奋斗、助人为乐的故事。

人物一:刘建国

无声世界依然有声色

9岁时的一场病,使刘建国意外耳聋。但他在工作上比常人更认真,在爱好上比常人更投入,在无声的世界里,他奋发成为全省劳模,退休后拿到了合肥市第一届龙舟大赛的二等奖,还自学摄影,多部作品拿到了专业奖,生活奋发向上的同时,依然有声有色。

意外耳聋,奋发成为劳模

64岁的刘建国,听力二级残疾。与记者交流的他,始终充满了热情与活力。9岁时的一场大病之后,他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我当时年纪还小,也不是很懂,没什么感觉,不痛也不痒。”此后他只能凭借口型分辨别人说的话。

辗转治疗也没有起色,刘建国没有灰心,将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年,刘建国高中毕业后进了合肥无线电二厂,和电视机打了半辈子交道。从最基础的焊接开始,他做过电视机调试、设计、维修和培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算是个“电视专家”了。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他共获得了三次“合肥市技术能手”证书,年,刘建国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从年起,刘建国就不断往报刊上投稿,发表自己对修理电视机的理解,至年,他已经在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达50多万字。“当时投稿成功一次,就会送一张纪念卡。”刘建国的家中,还保留着不少当年投稿赠送的纪念卡。年,刘建国还参与编写了当时家电维修工职业教育用书之一的《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检修》一书,书中很多电路分析图都是他亲手画的。

热爱运动,擅长多个项目

刘建国也是一名运动达人,年轻时喜欢短跑、跳高和跳远。“年的学校运动会上,我拿了男生三项全能的第三名,奖状现在还在家。”他告诉记者,当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他基本都会报名,成绩也不错。

刘建国喜欢骑行,约上三五好友组建了骑行队。一辆二手山地车陪着他走南闯北,环游巢湖,到过庐江,还去过寿县。年环巢湖的骑行让刘建国最为难忘,全程有公里。他和百名老人一齐环湖骑行,到了晚上8点,经过合铜公路时他的车胎爆了,当时还没有路灯,一路漆黑。“现在想想还是很后怕,路上黑漆漆的,同伴都骑到前面去了,路上还有很多来往的货车。”好在最后,他通过短信联系上了朋友,换了车胎,才得以继续骑行,晚上12点多才到家。

骑行之外还有收获,刘建国和一群车友相识后,组建了老年龙舟队,还获得了年合肥市第一届龙舟大赛的二等奖。

自学摄影,多部作品拿奖

摄影也是刘建国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和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因为听力障碍,刘建国尝试不了新闻摄影,目前专注于花卉人文类型的摄影。

说到迷上摄影的原因,刘建国觉得,就是单纯的喜欢,平时和朋友出门的时候喜欢带着相机拍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买了一部“海鸥”牌单反相机,加入了合肥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也没人教,他便买了很多摄影类书籍,慢慢摸索,渐渐掌握了不少摄影技术。

“我最早获奖的数码作品是年拍的,年我想着投个稿试试看,结果就获奖了。”《凤阳明皇陵》是刘建国第一个获奖的作品,后来就一发不可收。就在摄影作品首次拿奖的那一年,刘建国成为了瑶海区聋协主席。发挥书法特长,他和其他残疾人联合会还曾举办书画展,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采访中,刘建国说这两年听力越来越差,几乎完全听不到声音了。此前,他尝试过戴助听器,但还是听不清楚,“觉得声音很大特别吵,后来就不戴了。”尽管如此,刘建国对生活依然乐观,“人生努力过就知足了。”

解晓一方柠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受访者供图)

人物二:皮晓宁

失去双腿也能站起来

安徽省第二届民间公益慈善人物评选,她当选“十大公益慈善人物”;她还是合肥市首届助残志愿者先进个人、包河区好人、包河区最美志愿者……失去双腿的皮晓宁也曾经迷茫消沉,但在和残障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相互扶持的温暖,投身到为残障人士做公益服务的活动中,呼吁建设无障碍出行设施,帮助残障人士克服不敢出门的心理障碍,并大力推动残障人士就业。

遭遇意外,积极面对人生

“我从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心理落差很大的。”15岁,正值女孩子最好的年龄,皮晓宁却因为一场交通事故,永远失去了双腿。彷徨和迷茫的她,将自己在家封闭了5年,不愿出门。

命运的转机,是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她被选为女子气步枪射击运动员,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了前六名的好成绩,也认识了其他的残障伙伴。“我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支持。”此后,皮晓宁渐渐认可并接纳自己,“即便坐在了轮椅上,生命并不等于就是静止了,有梦就要去追。”她开始学医,帮人做针灸。年前后,意外再次降临,年事已高的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皮晓宁放下了事业,专门照顾父亲和家庭。

“一次机缘巧合,我参加了残疾人公益培训。”正是在这次培训中,她知道了无障碍通行。回想起每天去买菜时,坐着轮椅总是绕不开的小柱子,她开始萌发为残障人士做公益的想法。年,她和一群有共同需求的人,联合成立了安徽无障碍行动小组,后更名为“安徽同行身心障碍者发展中心”,旨在
  

陈文娟今年35岁,家住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从事盲人推拿职业已经15年了。多年来,陈文娟不仅在按摩上颇有心得,更是利用读书软件阅读了大量书籍,经常在自己的抖音账号和朋友圈里做一些好书分享,并参加公益类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