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吴金彪
清朗的网络空间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盛以来,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坚守初心,遵循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加强管理、全面规范,网络文明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比于现实空间,虚拟网络空间的勃兴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伴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网络空间的边界正变得无比广阔,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可以说已经和现实空间“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面对这个巨大的新生的网络空间,普通人有些茫然或者失措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对于“跨步”进入网络社会的老年人群。网络空间在便利我们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但也要认识到与其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法治来保障。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谣言止于智者”,更应该止于法律。对于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就应该用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打击,并不断提高其违法成本。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再次被提及,进一步说明了法治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方面的重要意义。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犯罪防治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制定,必将进一步规范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延伸到哪里,法治就应该覆盖到哪里。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清朗化的目标必将实现。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点决定了对于它的规范治理需要全民参与。违法犯罪分子隐藏在暗处,角落,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广泛的群众参与,仅仅靠“单枪匹马”去硬碰,很容易“按下葫芦起来瓢”,作用有限。只有人人都有防范意识,人人网络素养提升了,才能最终战胜种种“网络*魅”,构建起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比如现有的网络举报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虚拟网络中人人都可以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发现虚假、违法网络信息,轻点按钮就可以举报给相关部门。人多力量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明网络空间的守护者。
网络同心,文明同行!山东网络文明周的举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我们一直在路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