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林梦芸裘晟佳
关键词:热爱
没有什么比“热爱”更具有动力。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懂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而融入的方式那么生动与蓬勃。
走出舒适区,为热爱奋不顾身
金承志
彩虹合唱团创始人、指挥,也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一系列神曲的创作者。
点我,摇出属于你的青春之歌!
金承志不是第一次面对定义“新青年”的问题。
此前,他有过一个回答:“有社会责任感的破局者。”
但当钱报记者希望他把这句话对应到自己身上做个解读时,他却给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我不认为自己是个破局者,我就这样一个人,去任何领域都会做这样的事。”
“这样的事”,指的是组建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以下简称“彩虹”)。这支合唱团,轻松自在,嬉皮自然,唱出的时代情绪能俏皮地踩中当代青年的每一个笑点与泪点,流行但不肤浅,真诚而又有趣。
“在世界上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很优秀。往外迈出一步,走出舒适区,大家都有各自的破局。对我来说,把乐观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呢,远比形式上的破局重要。”此时的金承志,语气里又充满自信。
其实,在音乐平台,彩虹的作品收藏热门,早已不是《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春节自救指南》那些我们最初熟悉的神曲,而是分别描述离别、爱慕和亲情的《忘记我》《我喜欢》《来自外公的一封信》。
这证明,金承志作品的共鸣性一如既往——他用细微的视角记录生活,尝试传递的是乐观与治愈。
这位青年将“彩虹”形容为一间瑜伽馆。
彩虹是一支业余合唱团,团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有律师,有搞科学的有做飞机的,有地铁歌手有无业游民,时常招新,也时常有人离去。随着团越来越有名,甚至有广州、北京的爱好者来报名,每周飞一次上海,只为了参加排练。
这是这一代新青年对于热爱本身的追逐。这一代青年自信,笃定,张扬,但不愿被吹捧,更讨厌被同化,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奋不顾身,但只要关乎热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
他们带着工作上的压力,办公室小隔间里的焦虑,一筹莫展的项目来到彩虹,经历的每一场表演都像是被洗礼。唱完,脱掉演出服,换上西装,再回去加班。
“音乐能排解焦虑,我们刷新了自己,这对自己来说,非常伟大。”金承志说。
而蒸发出的,则是团员各自生活本身的颜色,这也是“彩虹”之首首歌都接地气的原因。
其实,在实现自我的热爱的过程中,“彩虹”也在影响着更多的人。他们为自闭症儿童演唱,金承志本人在喜马拉雅上开课,通过讲述位大师的音乐故事,解读从古希腊至今的年音乐发展史。
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答案还是那一句:“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与世界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陈海贤
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知乎高人气“新知青年”、“得到”《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主理人。
“动机在杭州”是陈海贤在知乎的ID。
这位心理学博士出身,曾经的浙大“网红”老师,一直把自己当成“传统知识分子”,却以一种自己未曾预想的方式,被全国网友知晓。
超过66万的粉丝、个回答、篇文章、38万次赞同,使陈海贤成为当之无愧的高人气优秀回答者、“知乎”新知青年。
但他不在意这些。真正让他乐在其中的,是用知识去建立联系,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
很多人最早知道陈海贤,是从他在浙大开设的课程开始,他讲的那门“积极心理学”,被称为“浙大幸福课”。他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尽情表达所思所想,大家共同探讨心理学话题。
陈海贤大约在年加入知乎,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忍不住想去回答一些问题。没想到,写着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