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长三角媒体总编温州行暨“大建大美”摄影大赛正式开启,应邀参与活动的媒体大咖都希望通过此行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温州,破解“长三角南大门”的“温州密码”。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
我是温州“常客”
希望透过城建探寻城市“精气神”
我虽然长期工作生活在北京,但近年来也算是温州的“常客”了,先后来过两次。
第一次是年,应晚报邀请,到温州参加全国百家媒体“海上花园·;大美洞头”采访暨摄影大赛;第二次是年到温州参加第十四届浙江(温州)轻工产品暨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活动。两次温州行,都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既见识了洞头“太美的水,太美的岛”,也见识了温州蓬勃发展的一面。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身边的许多媒体朋友也先后多次来温,我想这充分表明了温州是座活动不断、精彩不断的城市,发展后劲十足。
这次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再来温州,看温州的城市建设,我满怀期待。因为城市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昂扬有力的城市“精气神”,会为温州这座现代化城市融入长三角提供不竭动力。
此外,我觉得温州在接轨龙头、对标先进的同时,应避免亦步亦趋。温州作为长三角“南大门”城市,应坚持“南大门”特色,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都市快报副总编林琳:
最美不过烟火气
期待发现专属温州的“小美好”
老实说,我对温州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每次都是因为工作到温州,都只待了一两天。
不过,我觉得近年来温州交通有了明显改善,温州到杭州最快的高铁只需2个多小时。未来杭温高铁开通后,两地间的距离还将进一步缩短。但我刚参加工作时,一直觉得温州是个很远的地方,因为要坐那种晚上的大巴车,第二天才能到。
这次受邀前来,我对南塘夜市这个采访点比较期待。因为一座城市最细微的美往往都藏在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这次我期待好好发现温州这座城市的“小美好”。
这些“小美好”也应是温州这座城市在融入长三角中的进程中所坚持和发扬的,因为它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内在”和“气质”。另外,我今年写了一本书叫《杭州有意思》,温州有没有意思?我也期待通过此行去发现。
另外,这次若有机会,我想品尝下温州当地不一样的美食。据说温州的餐饮文化很发达,我想温州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也可吸引大量长三角游客。
扬州晚报总编辑张志虹:
“明眸善睐”最温州
温州可打造更多“城市IP”
我对温州的第一印象源于朱自清先生写下的散文名篇《梅雨潭的绿》。朱自清恰好是扬州人,通过阅读他笔下的梅雨潭,我对温州有了“明眸善睐”的初印象,她就像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有着明亮而灵活的眼睛。
年,我来温州晚报交流学习,是我第一次走近温州。停留的时间虽不长,但我有幸结识了不少温州人,了解到了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对温州有了更深一层的印象,仿佛触摸到了“明眸善睐”背后的温州品格。
这次再访温州,我听说温州提出要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我觉得这个提法是十分精准且很有必要的。我也想进一步了解,因为这会是引领温州驶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的一条捷径。
要说建议,我想不妨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说起。他的千古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我们扬州做了最好的旅游广告。同样,朱自清先生的《梅雨潭的绿》,也为温州做了绝好的宣传。
温州在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中,可通过挖掘、打造更多的“城市IP”,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地推介自己,并强化与长三角各旅游城市间的资源共享。
常州晚报副总编蒋伟平:
我有一个温州“老铁”
这次想解密高质量发展新温州
浙北常去,浙南的温州却从未到过,这次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我总算是有机会和温州“零距离”接触了。但在平日工作生活中,“温州”距我并不远。一来在常州就有很多温商,二来我有一个近三十年交情的“老铁”也是温州瑞安人,叫江波。
当年我俩结识时,我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也刚到常州做眼镜生意不久,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我们之间的交情也越来越深。我这次来之前还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要到你的家乡走走看看。”从他及众多温商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温州人务实、爱交朋友、具有抱团精神的特点。
早前几日,我本想通过此行见识下传统的温州,如以雁荡山、楠溪江为代表的浙南山水早已名声在外。但就在这一两天,温州晚报给我发了一些此行采访点的材料,我仔细阅读后改变了想法,因为我透过材料看见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温州,一个可以和苏南城市一起争上游的温州,所以我现在更想通过此次参观采访,了解到一个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温州。
在融入长三角上,我觉得温州人早已“融”入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接下来温州可进一步拓宽“融”领域,在交通、医疗等方面也深度接轨长三角。
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副总编秦俊:
初到温州尽“新鲜”
媒体系最佳“长三角鼓手”
这是我第一次来温州,所以我很看重这次“初体验”,因为一切都将是“新鲜”的。我想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所带来的,未来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首次到访温州。
不过,同在长三角,有时我也觉得“温州就在我身边”。因为有很多温州人在马鞍山投资兴业,我当记者时就采访过不少,他们给我留下了能吃苦、善经营的良好印象。
所以,在此行了解温州城市“大建大美”的过程中,我也希望认识更多的温州人,结识更多的温州朋友。“温州人”这张“金名片”,会进一步提升温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想媒体应是城市融入长三角的“最佳鼓手”。近年来,马鞍山日报社围绕“融入长三角,我们做了什么”“融入长三角我们怎么做”等话题,推出了《有‘融rsquo;乃大》等全景式大型融媒体报道,在城市中营造出了浓郁的长三角一体化氛围。
这次应晚报之邀,参加长三角媒体总编温州行暨“大建大美”摄影大赛,我想这也是你们在城市融入长三角中,积极发挥媒体作用的一次有力探索。
这种探索也带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双方在如何以媒体力量助力城市发展上可进一步交流、探讨。
□晚报记者李庭
实习生郑雅璐姜磊珏
来源:瓯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