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常识 » 视频阎晶明不断抵近鲁迅的世界
TUhjnbcbe - 2023/11/12 21:04:00
「本文来源:羊城派」花地文学榜揭晓特刊11月23日,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举行。阎晶明《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人民文学出版社年9月)获年度文学评论,特发表其致敬辞、感言、专访——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中,阎晶明不避险难,以执着的情怀,稳健扎实的研究,不断地抵进鲁迅的世界。《野草》被认为是鲁迅最深晦、玄奥的散文集。阎晶明钩沉稽隐,以“本事考”的方式,还原其创作背景,对其诗性哲学作出新的阐释,拓展《野草》研究的学术空间。这既是阎晶明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一次成功的学术实践,也是他长年致力于鲁迅研究而启动的一次“箭正离弦”。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左)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委委员、副社长李时平(右),一起为阎晶明颁奖批评和创作要形成交流对话阎晶明在我心目中,《羊城晚报》是一份活跃而有品位、有担当的报纸。还记得4年前在广州,我曾经见证了《羊城晚报》为了助力文学事业,组成专业团队,打造融媒体文学评论平台的新举措。今天,我本人有机会接受《羊城晚报》授予的有关文学评论的荣誉,荣幸的同时倍感亲切。我同时也很荣幸一年之后再次来到深圳。去年此时,我携新书《箭正离弦:全景观》参加深圳读书月活动,亲身感受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样充溢着浓浓的书香味道。从这一渊源上讲,深圳还真的是这本小书的一块福田、宝地。让我产生格外的欣喜。说到对《野草》的研究,的确是我写作历程中特殊而难忘的经历。从年开始构思并撰写,长达两年时间处于搁置中进一步思考的阶段。年春季,新冠疫情突然发生,工作和生活节奏被迅速改变。在各种焦虑和防控的过程中,倒似乎有了比以往更充裕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于是一鼓作气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写作。阎晶明在我看来,《野草》是鲁迅创作历程中的一个特例,同时也是他的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高度都达到极致,思想与艺术又实现完美融合。对于研究者来说,理解和阐释《野草》会遇到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野草》被看成是鲁迅用诗性语言写下的哲学之书。这些结论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还不能概括《野草》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的深广度。《野草》同样是鲁迅现实人生中的某种折射和投影的结果,而并非是玄虚与冥想的文字记录。我的这本书,从《野草》的本事缘起,考察了《野草》的成因,也从诗性和哲学以及艺术表达的角度,探讨了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和艺术创造,还试图从《野草》的发表、出版流变,观察《野草》的传播史。书名《箭正离弦》,试图对《野草》营造的环境、氛围,情感流动的起伏、张力,以及鲁迅思想的玄妙、精微所做的某种概括。“箭正离弦”是想表达一种状态,比箭在弦上更有动感,比离弦之箭更加紧张,它已开弓,无法收回,但它的速度、方向、目标并未完全显现。《野草》里的情境,一个接一个的相遇、对峙、告别场景,各色人物的内心涌动,仿佛就是正在离弦的箭,令人期待,让人紧张,也有许多不解和迷惑。鲁迅的文字,《野草》的语言,那种张力有如弓、弦、箭的配合,力量、精细、速度、茫远,读之总被深深地吸引,放下又很难认定已经清晰掌握。这就是它的魅力,也是它引来无数阐释的原因。就我自己而言,阅读中感受到的,远远大于、多于、深于写在纸面上的,尽管我自己也知道,话已说得实在很多了。阅读《野草》和阐释《野草》之间,有时也会产生鲁迅在《野草·题辞》中描述过的那种莫名的感觉: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完成这部著作,也让我对文学研究与评论的意义、价值和作用有了新的感悟。文学评论不应该纠缠于一些外围性问题重复表态,比如关于如何制止虚假的吹捧,如何看待无边界的酷评,我们在这些问题上花费了太多精力和笔墨,而真正属于文学批评的内部问题得到的探讨却越来越少。批评家面对作家作品时,既要显示真诚的态度,对创作者的必要尊重,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以、敢于说出自己的独特见地,以求得和作家形成真正的交流与对话。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出版、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文学评论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获得花地文学榜这一荣誉最信心的一点是,评委们和主办单位的朋友们,在文学评论的理念上和我达成了最大限度的一致。果真如此,我会感到格外的欣慰。让我共同期待中国文学这块花团锦簇之地永远枝繁叶茂,百花竞放!(文字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园)阎晶明,年出生于山西偏关。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出版有著作《独白与对话》《我愿小说气势如虹》《鲁迅还在》十余部。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姜雪媛陶奕燃林桂炎王磊1、“本事”是理解鲁迅的一把钥匙羊城晚报:阅读《箭正离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畅,一改以往看研究鲁迅文章的艰涩感,这种简明的语言风格是您有意为之吗?阎晶明:这本书其实是以一本以学术态度进入的散文随笔,写的时候我的确有意追求这种文风,但是没有专门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研究太相似了,太格式化了,当然研究各有各的价值,但是像鲁迅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我觉得特别需要专业的研究者以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术的准备和能力,把鲁迅推向社会,让更多公众了解鲁迅作品的真正价值和艺术魅力,包括鲁迅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学者都应该有这种自觉。羊城晚报:一般做研究都是分析文本的精神内涵为主,您为何会反其道而行之,从“本事”入手?阎晶明:就像你一开始说的,作为一本表达鲁迅哲学观的散文诗,《野草》在很多读者看来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无论是阅读、解读还是研究,大家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视频阎晶明不断抵近鲁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