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 » 长沙加快健康长沙建设强基惠民,打造健
TUhjnbcbe - 2024/8/11 18:06:00
白癜风能不能治 https://m.39.net/pf/a_4582273.html

新时代声音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3日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彭放)冬日,长沙县春华镇周耀和家的堂屋,祖孙三代围炉而坐,抚今追昔,谈笑风生。在这个医学世家,82岁的周耀和老人从村医起步,成为春华镇卫生院的第一任院长;他的儿子周春平今年55岁,是镇卫生院的放射科医生;老人的两个孙女也是医务工作者。

乡镇从缺医少药到村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医生从“望闻问切”到掌握各种高科技诊疗仪器,村民从“小病拖、大病扛”到主动了解保健养生知识……改革开放40年来,春华镇这些变化,是长沙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家长远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健康长沙”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打造一座高品质的现代健康之城。

夯实基层

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周耀和13岁学医,19岁行医。“在村里当‘赤脚医生’时,出诊全靠两条腿走路,看病主要靠‘望闻问切’。”周耀和勤奋钻研,凭借高超的医术,23岁就当上了春华镇卫生院第一任院长。“那时卫生院的条件很简陋,一套桌椅、一个脉枕,加上血压仪、听诊器、体温计的‘老三件’就是卫生院的全部家当。”周耀和回忆。

周春平15岁高中毕业跟着父亲学医,年考取了乡村医师证,年也来到春华镇卫生院工作,“那时候病人很少,因为当时卫生院软硬件条件都有限,农村群众缺乏健康意识,小毛病就在家拖着。”

从年开始,长沙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两个“三年行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资源配置双下沉,全市建成84个乡镇卫生院、9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村卫生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就医圈”,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在那年,春华镇卫生院整体搬迁,成为长沙县首家实现整体搬迁的镇卫生院新建项目。

周春平说,以前医生只能靠个人经验和简单仪器诊断病情;如今,全自动生化仪、DR/CR数字影像、彩色B超、中医康复理疗设备等成了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标配,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接得住、治得好。

强基层的关键在于强人才。年,长沙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四个一批”工程,通过培训一批、招聘一批、返聘一批、下派一批,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明显优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80%。

“家门口的卫生院能做手术了,医院专家主刀,放得心!”日前,家住岳麓区雨敞坪镇的蒋浩(患者均为化名)在镇卫生院接受了腱鞘囊肿切除术,为他主医院普外科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医师余铖。两年前,岳麓区雨敞坪镇卫生院没有开设外科,居民做个门诊小手术都要医院。如今,大医院专家在镇卫生院全日制坐诊、带教、开展手术,镇卫生院真正成了当地群众的健康守门人。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医联体的建设。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破解群众看病之‘痛’的重要途径。”长沙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全面铺开医联体建设和名医工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79个;医院的9个名医工作室,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16个名医工作站。

近年,长沙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越来越强,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深化医改

医院每年为患者减负万元

让更多普通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年4月,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院逐利机制,直指“以药养医”等问题。

年1月1日,长沙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同城医院综合改革,协调部、省、市、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年8月底,全市77医院启动改革,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

杨海波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注射“瑞白”。“过去10支‘瑞白’多元,实施药品零差率后,便宜了多元。”杨海波说,医改给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带来了明显的实惠。

改革后,医院药占比较改革前下降7%左右,每年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万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金额下降25.23%,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医改也推动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医院拥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余人,人员梯队配置合理;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25个、市级重点学(专)科62个,医院建成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

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秩序、推进智慧医疗建设项目、推动“健康长沙”建设PPP项目……老百姓就医的痛点、难点,就是医改进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沙加快健康长沙建设强基惠民,打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