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问答 » 我的稿件第一次见报
TUhjnbcbe - 2024/8/22 22:46:00

原创作者:张恒志

▲年作者张恒志在六里坪、太平店新兵团和团机关。

在人生征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第一次”,而我对稿件第一次见报的情景印象特别深,五十二年了,仍记忆犹新。

▲与政治处和报道组同志合影,作者(前左)。

在援越抗美期间,因保密要求,部队没有报道组。回国后,这个工作提到了日程。年4月,外调出差刚归队,领导调我到宣传股报道组。组员有唐火照,马啟成共三人,我当组长。刚开始压力挺大,总怕见不了报,不好交代。

▲年5月在六里坪团部政治处合影。本文作者(后排左三)。

不久,我写的“战备钟”一稿被《铁道兵报》登载,实现了“零”的突破,增强了工作信心。说起这篇稿件见报的事还挺有趣。

部队援越抗美凯旋回国后,将被掏空的定时炸弹壳也带回来了,有一枚挂在六里坪团部大楼前。我当时刚当报道员,正发愁没素材可写,这时毛主席“五二0声明”刚发表,声讨美帝,加强战备声调很高,看到炸弹壳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在这炸弹壳上做篇文章。

▲年技术员夏先禄在桃盛团机关的定时弹壳旁留影。

于是连夜写了这篇“战备钟”,以机关党支部以炸弹壳为活教材,向指战员进行仇视,鄙视,藐视美帝教育为内容,落脚到加强战备,准备打仗这个主题上来。

我记得这篇文章的结尾用了这样几句话:战备钟挂眼前,美帝罪行记心间;警钟当当响,加强战备永不忘。

▲一九七一年六月宣传股欢送作者(前中)调师政工作合影。

没想到这篇稿件一炮打响,没几天,“铁道兵”报第三版左下角登了,捧着报纸,看着变成铅字的文章,心情十分激动,这是我见报的第一篇稿件,值得珍藏。这以后又陆续有些报道见报,但都不如第一次兴奋。

一年后,在师政治部,有一次同黎良智等人闲聊,谈到处女作,我说到“战备钟”一文,没想到黎良智说,这篇文章是他在兵报实习时编发的,他当时看来稿,看到这稿件是二团的,援越抗美的事例,又配合宣传“五二0”声明,觉得不错,就采用了。

▲年在长沙火车站与黎良智(左)合影。

当时投稿都署名报道组,不知是我,也不认识我,就这样歪打正着,成全了我的美事。说到这里,我们都不胜唏嘘,这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这么巧啊。

这件事是我和黎良智的“缘分”,结成了几十年的友情。以后我和黎良智在政治部共事十多年,副营职干事,副科长,科长,都是一起提拔,共一个命令,真是“相依为命”啊。

▲年在官山河大桥上,与报道组马啟成(左)在一起。

年初,我在团提干后,报道组调入了新人,成绩很显赫。原报道员马啟成退伍后,回宜昌仍做新闻工作,后来当了“三峡晚报”总编辑。

唐火照调深圳后,在深圳市委政研室工作,出版了“深圳十年”专著,都颇有成就。

▲年在丹江师部。

年下半年,我调师政治部工作,前五年在写作组,秘书科,后五年在组织科,我虽然不做新闻报道工作了,但坚持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

凡起草的材料,适合改报道的,我都投稿,多年来也采用了一些。有的在报纸头版头条见报,有的以整版篇幅刋用,有的被广播电台播送。这种结合工作搞报道的形式我挺喜欢,既无压力,又自得其乐。

年3月12日于武汉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稿件第一次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