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将至,我又想到了魏老师。想起他,眼前浮现的依旧是他二十几年前在校园里那个年轻、帅气的模样。
那时候,我刚到农校读书,年轻、高大、帅气的魏老师教我们班英语。课上,他总用全英文教学,这让刚从乡村中学来的我们,一下子很难适应。尤其是我,由于比其他同学晚到校两个月,所以很多内容根本就听不懂。在课堂上提问时,他也从不点学生姓名,而是让我们从前排依次向后回答问题。轮到我时,我仍然傻愣愣地坐在那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都捂着嘴笑。我怯怯地站起来望着他,魏老师却不发脾气,微笑着看向我,重新说一下问题,并示意让我坐下来回答。我结结巴巴地回答完问题,他依旧微笑着,再点点头。这无疑给了我许多自信和勇气。从那以后,每当上英语课时,我都会特别专心地听讲,但由于我的基础太差,经常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每次为了回答好他的提问,不得不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就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勉强跟得上同学们。
因为晚到校两个月,所以学校里的一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新鲜的。同学们也特别照顾我,会帮我“指点迷津”,经常和我说一些学校里的奇闻趣事,好像他们在这两个月之内已经掌握了很多东西一样。有同学对我说魏老师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是我们学校的大才子。我心里不禁惊讶,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又写得一手好文,真是厉害啊!从那以后魏老师就成了我的崇拜对象,因为我的心里也藏着一个文学梦啊!
那时,我们班订了一份《安徽日报》。因为学校条件不太好,课间也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同学们每天都喜欢看日报上的副刊文章,当然也包括我,大家都看得很认真、很爱惜,一份报纸被全班同学传阅过后,依然是干净的。有一天,一位刚拿到报纸的同学在教室里喊道:“大家快来看呀,今天的日报有魏老师的一篇文章呢。”同学们呼啦一下子都围了上去,而我因为站在外围,连眼睛都挤不进去。
等我好不容易拿到那张报纸,已经到了晚自习快下课时,同学们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认真地品读着那篇标题叫《那一盆盆文竹》的文章。讲述的是魏老师大学刚毕业没几年,在他老家的乡村中学教书时,有一个进城的机会,学生们知道他快要调走了,所以舍不得魏老师离开,纷纷自发地给他窗台下摆上很多文竹,想要挽留他。魏老师当时很为难,因为他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去还是留?
看完文章后,我对魏老师的崇拜不由得又多了几分。最后我还默默地拿出笔,在笔记本上抄下了那篇文章。
第二天上课时,魏老师的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同学们都很兴奋,让他说说写那篇文章时的感受。魏老师没有说英语,他先是叹了口气,接着他的眼神开始变得迷离起来,说起当年的情景,我看到他原本阳刚的脸上瞬间多了几分柔情,或许还藏着淡淡的忧伤。
“我又在那个学校多待了一年,一直到那些可爱的孩子毕业,才安心离开了那所乡村中学。唉,说实话,我也舍不得他们啊!”魏老师的声音有些低沉。
年夏天毕业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因为当年通讯不发达,我们之间基本都失去了联系,一直到15年后,同学们才相约在那个滨江小城,小聚了一次。席间,有位同学不经意地提到了魏老师,说他现在是一个市晚报的编辑部主任,同学们又一次被惊讶到了,大家纷纷瞪大眼睛,听那位同学说这些年关于魏老师的事……我则更加激动,因为彼时我已经开始追逐我的文学梦。
我迫不及待地从同学那里拿到了魏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