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汪佳佳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你会在陪孩子玩耍的某一瞬,秒回昔日的童年吗?
西湖边,山脚下,山林掩映中,你不经意走过的某一个角落,似变未变的老地方,似曾相识的“老朋友”,比如六公园的“狮子”,杭州动物园的“老虎”,孤山的“羊”……
几十年来,在许多杭州人的家庭相册里,这几只“神奇动物”曾高频出现。
它们都有一个“神奇”的特点——都是石头或水泥。它们静静立在那里,虽不能载着孩子恣意狂奔,却以一种沉默亲近的姿态,给予了好几代人童年的陪伴,甚至成为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
这些老朋友的前世今生,是我们本期想讲述的故事。
它们是构成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当城市记忆如河水慢慢淌过,这些“神奇动物”就像是河流中的情感岛屿,让这条河变得更有人情味儿,更有诗意。
它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月流转而发生着变迁。就像那片孤山的大草坡,在近一个世纪前曾是一群“梅花鹿”,后来是放羊娃和他的羊群,如今他们藏在草坡顶端的密林深处。
可见,城市的雕塑总归是要与城市的灵魂相契合,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带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出现在城市的某一处,呼应着当下的氛围。
正如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所说:雕塑是一座城市文化品格的再现和代言,雕塑与城市的关系,就像空气与植物一样密不可分。杭州的雕塑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以串珠成链的方式,托起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对西湖、对杭州的文化进行具象和再现。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记得童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