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王湛通讯员方诗琪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古老的家族传承,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7月2日,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了“社会贤达与传记文化研究中心”,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随着中国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传统的家谱式记载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需要;而个人传记又耗资巨大,根本不可能做到人人有传,传承和发扬传统家族文化,遇到时代变迁的强力挑战。
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学学科在口述史领域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此前已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社会贤达的传记体著作。学科负责人、法学院院长童志锋教授认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赋能是可以打破这个记录瓶颈的。
为此,中心聘请了互联网平台“家传”创始人朱子一为兼职教授、研究中心主任,通过产学结合,探索新时代的家族文化传承模式。
另外,在社会治理中,社会贤达的角色也不可或缺,近年已成研究和地方实践的热点。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仓廪实而知礼节”,家传和乡贤记录将成为家族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研究中心将在此两个向度平行展开。
此前,上海交大传记中心已在国际交流层面开展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崔永元也在口述历史的视频记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