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刘俏言黄伟芬
直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的当天,在张乔(化名)奶奶和民警的对话里,她依然不相信,手机另一头那个炒股老师,居然是“假”的。
张奶奶今年78岁,眼睛很大,烫着精致的短发,之前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去过40多个国家旅行,炒股三十来年,是很多人眼中的“股神”,从没有为钱发过愁。
而在杭州玉泉派出所,张奶奶的遭遇,只是其中的一起网络诈骗案。在这个辖区的浙大求是新村和曙光新村两个小区,从年2月至今年7月,一共发生了25起网络诈骗案(杭州两个社区,高学历的人蛮多,为什么一年还发生25起诈骗案?)杭州这两个社区,高学历的人蛮多,为什么一年有25起诈骗案发生?)。张奶奶的受骗金额最大,她被不同的“炒股老师”,在两年内被骗走了至少多万元。
我们分析了这些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大致画像:他们年龄分布各异,上至80岁老人下至12岁孩子,文化程度从初中到博士都有涉及,被骗金额几百块到多万不等。
网络诈骗的共同点,是一场针对人性弱点的无差别打击。
CFP供图
跟着“老师”炒大盘
50万元一瞬间就没了
“我从90年代开始炒股,最高时账户里有万元,到去年账户里也还有万元。”说起这些的时候,张奶奶是足够自豪的。
确实,这么多年来,她过得顺风顺水,去过40多个国家旅行,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
张奶奶还是朋友眼中的“股神”,看中了哪一只股票,就做长线操作,从不炒短线。这些年,她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和一个商铺,剩下的钱全部放在股市里,任凭涨涨落落,她始终能坚持不把钱取出来。
“这些钱足够我养老了。”提到过往辉煌的炒股经历,张奶奶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但这一丝笑容很快就消失了。
去年,因为儿媳妇投资亏了20万元,张奶奶心里也难受,就决定把长线股的万钱拿出来,万元给了儿子,剩下的万元留给自己养老,顺便炒些短线股。
踏入陷阱的第一步,是从一个熟悉的名字开始的。
在网上,张奶奶偶尔看到了一个广告,上面是一个“炒股大神”的照片,后面一行大字吸引了她——“宁波股神xx是我师傅”。
这个人,是张奶奶炒股以来最崇拜的人,作为粉丝的她立马扫码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