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常识 »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风劲更扬帆新民晚
TUhjnbcbe - 2024/12/20 18:20:00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5月16日,一件大事在上海发生。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我国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特殊”“唯一”,两个关键词,不仅寄托着中央的厚望期许,也升腾着上海作为“第一选手”参与国际竞争的万丈雄心。上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图说:洋山深水港远眺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由此回望过去一年,无论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新冠疫情防控,上海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城市品格,奋力化危为机。“满血复活”的上海,身后留下一连串非凡“足印”——

救治患者,“上海方案”脍炙人口;外防输入,闭环管理扎实管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率先出台公共卫生建设20条,不断优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复工复产复市,在线新经济异军突起,亿元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五五购物节”点燃万众消费热情,“新基建”让城市“脱胎换骨”……

逆风飞扬,只因梦想矢志不渝;穿越阴霾,战胜不可能方为奇迹;放眼未来,上海,风劲更扬帆。

抗疫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去年进博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谁能想到,仅仅两个多月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将一张关于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的“考卷”,摆在了上海干部群众面前。

今年1月29日,一张社区干部敲门敲到指节红肿的照片,从朋友圈传到互联网,瞬间刷屏。“闷”在家里的上海市民纷纷点赞,向社区抗疫工作者的辛劳付出表达敬意。

图说:2月17日,奉贤路号一个没有门卫室的小区前,保安刘运生坐在小帐篷里,坚守防疫登记岗位。刘师傅说,虽然很冷,但做好防疫工作,是我的职责!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刘歆/摄

那是抗疫最吃劲的时刻。上海在把好道口之后,将防疫重心放在社区,加大对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监测和排查力度。与此同时,加快信息发布,加强健康科普,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一项项硬核举措和周密部署,让上海本地病例迅速得到控制,减轻了“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上海的防控体系就像‘少林派’一样干净有力,社区防护强大无比。”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如此评价。

此后,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上海抗疫重心又转到严防境外输入上来。全市16个区派员进驻空港,24小时值守,专人专车接送隔离入境人员。抗疫“手势”不断调整,国门“篱笆”越扎越紧。一位网友感叹:“疫情形势在变,百姓诉求在变,处理‘手势’在变。不变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安定和安全。”

疫情考验人,也检验着城市治理体系的水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上海试点上线“随申码”,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让人员健康状况一目了然,不仅助力精准防控,也让复工复产复市有了抓手。“一网统管”则为智慧防疫提供支撑,据上海市卫健委信息化管理处副处长冯骏介绍,上海本地确诊病例中,经“一网统管”助力发现的占总数的1/3。

图说:3月18日晚,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完成上一批入境人员转运任务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赶回来,继续转运下一批旅客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交出出色答卷,并不意味着没有短板与不足。上海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如何进一步提升与完善,早已成为上海市领导眼中“危中寻机”的重要一环。

今年4月,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步入常态,上海在7天内,连开两场从市委直通基层、规模超过千人的电视电话会议,引起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风劲更扬帆新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