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曹露婷
“近期又给好几位患者进行了精准转诊,医院完成手术后再回到中心复诊及康复。”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艳明医生说,双向转诊是签约工作的关键内容,医院的不少专科都建立了纯熟的转诊机制,第一时间可帮危、急、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或收治入院,挽救了不少生命。
基层医护站在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上,善于洞察居民的身体状况变化,及时作出精确判断很重要。陈艳明介绍,8月初,她与刘丹副主任医师参与了杭州市医学会组织的房颤救治培训。“我们将专业医疗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基层就给居民们输送一些健康科普,双向转诊将会更有效,医疗资源也能不浪费。”
谈到前天报道的“男子突发心梗却不愿治疗,医生苦劝两小时仍被拒绝”的患者(点击查看),尽管通过精准转医院,但却因缺乏对疾病的危害意识而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少发生、不发生。”
今年,医院转诊了十余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最终他们都顺利出院。居民们愿意听陈医师的话,除了相信她的医术医德,还得益于她经常到社区开展的科普讲座。
“陈医师说的心脏病症状我都中了,这病不能耽误,赶紧找上了她。”80多岁的王奶奶有十多年高血压病史,这天胸闷气短、头晕,在女儿陪伴下到了中心。陈艳明听诊后发现她频发早搏,做心电图确诊房颤,及时医院王利宏主任,最终经射频消触术后康复回到中心随诊。“房颤会引起脑梗,后果几乎是不堪设想的。在我们看来,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危害都有了解,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挽救自己的生命。”
相关链接+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拱墅区卫生健康局授予陈艳明年度“拱墅区运河名医”称号,“居民的信任和感恩,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巨大动力。”
右三为陈艳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