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渐成气候,市场发展的契机
曾身陷“售假门”,频频陷入假货平台、山寨货平台质疑的拼多多,年7月,被央视评涉嫌售假:“拼”再多,不售假是底线。同年,拼多多以“傍名牌”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重点,对平台商家和商品开展全面清查。
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纵观人类经济的发展史,假货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甚至以美国为首号称法制社会为主的西方国家也一度苦于“假美钞”。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出现生产假货的浪潮,从那个时候国人开始对假货这个名词有了初步的概念。90年代后,假货不仅在东部地区层出不穷,同时也向中西部蔓延,从生活用品到生产资料,假货几乎无孔不入。
假货经济“如鱼得水”,繁荣发展,实则有多方因素造成。相应执法部门打击查处力度不够,处罚措施不严;国人维权意识不高,觉得质量凑合可以使用的情况下,购买便宜货会是更精明的选择等;而卖家也找到这一具有商机的市场,使得有品牌的电子产品、日用品等不断出现假货,山寨与假货一度成为中国的标签。
浪潮翻涌,线上线下齐发力
02
听说过“中国假货地图”吗?年6月,据《消费者报道》梳理的中国质量新闻网被曝光的产品造假新闻发现,—年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其造假新闻曝光量也较多,而作为全国GDP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省广东,其造假新闻曝光量最多。
从地理分布情况上来看,早期的假货聚集地多位于沿海地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的发展。而后来我国电商平台资本交易速度的增快,更是使假货市场像有了新的“寄主”一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辐射扩散。
年起,网络购物的浪潮迅速向各个领域高速延伸发展。在电商平台还未被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网络交易平台门槛较低,商家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极为方便的同时,成本比开实体店也要低得多,在商品销售中掺加假货能够给商家带来巨额的利润。
淘宝刚推出时,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尽管阿里巴巴团队进行了几年的大力度的打假,但假货问题如今却依旧存在。
而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淘宝经历过的苦难,拼多多一个都不会少,平台打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假货太多的现象确实是电商平台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一直是中国最强大的消费市场,线上下沉市场“四大天王”(拼多多、快手、水滴筹、趣头条)赚得盆满钵满,三四线城市、县镇农村市场更是线下的下沉市场聚集地。
而相比于一线市场,下沉市场更容易受假货侵蚀。就像在农村消费市场中,经常会出现“六和核桃”、“粤利奥”这样以假乱真的牌子,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品牌辨别意识弱,也可能根本没有见过这些牌子的“真身”,由于产品价格低廉,在与他人的真品牌比较中还认为自己“捡到了便宜”。
假货泛滥的原因除了有商家掩耳盗铃式的以假乱真,也有消费者心理助力。“牌子不牌子的,假不假的,有啥关系呢?好用就好了呀!”82岁的陈大妈如是说到。
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从不会去关心什么是品牌、什么是真货,在他们眼中,只要是能用又好用的即“好货”。正是农民和老人对城市消费品的捡便宜、没有反假货意识的心理使得线下农村假货市场获利颇丰,从而造就了农村地区假货盛行。
加上中国人向来以淳厚朴实著称,购物更注重实用性,其中便宜又实用的商品最受欢迎。这也使得她们在面对一些精致假货时,甚至会出现“知假买假”的心理。
广州日报曾在年《广州老城六家“朱义盛”没有一个老板姓“朱”》一文中报道过,广州老城的“朱义盛”用干式镀金法足能“以假乱真”,开诚布公承认自己卖假金,货品仿真度高,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朱义盛,冇变色”这句话,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
赝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体验心理,相对于真品来说,精致的赝品不仅能以较低的价格来得到同等的服务体验,又能够过一把“名牌瘾”,何乐而不为?
加之我国在追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力度与行业协会内部的管理混乱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更促进了假货的野蛮生长。
年诺基亚功能机发布的时候全球手机销量才2.8亿部,而我们国内生产的山寨手机就有70万部。深圳华强北作为当年风靡一时的电子界“莆田系”,其山寨机还远销非洲、中东和印度等经济不发达地区。
年到年全球海关查扣商品的详细资料
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更多人选择投身于华强北之流的山寨市场交易而不是致力于打造货真价实的国货品牌市场——广州的站西钟表城至今仍在“挂羊头卖狗肉”,一只DW牌的手表则仅需80元。
我国最早关乎假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都于年才颁布。尽管钟表城中的LED屏幕上滚动着“不光顾售假商户、不购买冒牌产品”的标语,却仍然没有办法改变屏幕之下各大商户的以假乱真。
03
潮水退却,假货市场光景不复
野蛮的“假货风暴”袭卷了中国市场多时,却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逐渐迎来了终结。据羊城晚报在年7月7日报道,状元坊人气已大不如前,“撞人街”摇身一变成“无人街”,朱义盛等曾经繁荣一时的店铺现在也是门可罗雀。甚至就连曾经轰动世界的深圳华强北也逐渐人烟稀疏,线下假货市场开始出现转变。
时代在更迭,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费者有了靠近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商品的能力和底气。
《年中国消费者质量观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考虑质量安全要素,数据显示今年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会在购买时选择价廉物美或者名牌产品,而年的数据只有仅3.5%的消费者会不考虑质量和品牌尽可能选择价格低的商品。
随着我国技术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国人品牌意识的逐渐觉醒,国内大量的企业开始了转型升级和结构更新,产业结构不再是依靠仿造和制假作为发展的核心,转而向自我创新和自我品牌打造进发。
近年来,像飞跃、李宁、回力等国货品牌又重新回归大家的视野中,甚至还成为时尚界的弄潮儿,这些品牌产品质量风格都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仿国外品牌的假货市场自然随之缩小,国内品牌企业越来越注重创新、打造和保护品牌,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在宣传手段上采取时尚潮流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除了社会在打假,国家也在不断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自年至年国家相继开展“户户讲道德,家家无假货”、“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提到过:“不敢说‘天下无假’,只能说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让群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
未来方向,治理转型两手抓
04
A
法理规范:健全法律体系
现今我国虽然颁布了一些针对治理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法》等,甚至在《民法》与《刑法》中也定下了处置假冒伪劣的处理法则,但是现有的法律难以管制所有涉及制假售假的行为,而且专门法寥寥可数。
华南师范大学数据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程昕却认为:“短期内还改变不了国内假货多的印象,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可能还是会选择国外产品。
从法制上管理假冒伪劣产品,短板不止是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还有执法层面的手段有限。假货市场往往躲在暗处进行交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准确有效地捣毁一个假货市场,对于执法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加上打假活动需要的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更好的做法理应是联合一些企业平台参与进来。
今年4月1日至9月5日,阿里巴巴打假联盟共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余条,协助警方捣毁涉假窝点个、抓获犯罪嫌疑人名,涉案金额高达28.8亿元,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产品行业与政府方合作打击假冒伪劣是有效的,对整个产业有利,也对政府的打假工作有利。
B
行业约束:优化内部生产
年10月,全国最大的维密假货仓库被查;走在广州越秀、海珠状元坊里,昔日的假金银饰品店都已纷纷倒闭,假货市场受到越来越大的打击。
一直被诟病假货横行的拼多多,如今也在寻找着摆脱假货的出路。其中打假和引进品牌则是他们转型升级的主力努力方向。年8月2日至8月9日,据拼多多官方给出的数据,引进了御泥坊、百草味、阿玛尼等家知名“正货”品牌,而截止日前阿玛尼在平台上的商品数为16,总售数量为件;百草味的商品数为,总售数10万+;另外,拼多多还强制关闭不符合平台规定的店铺家,下架违规商品近万件。
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商家着力创建自己独特的品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年,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随后李宁的一系列城市文化主题潮品迅速爆火。
国家也特别将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文件也引导着企业进行品牌的创新。
C
全民抵制:加强舆论监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假货的市场需求慢慢下降,但仍然有部分消费者对假货有需求。如福建莆田假鞋业,AJ、Adidas等高端品牌的高仿鞋仍然是一个大市场。但是对于这些被仿制假冒产品的企业来说,它原创的商标、知识产权都已被侵犯。社会仍需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普及,注重宣传教育,让“正版”意识、维权意识深入人们内心。
莆田假货交易现场
除此之外,媒体要能够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功能,曝光假冒伪劣商品及生产者、经营者,形成舆论威慑力量,使制售假冒伪劣者能够被曝光。
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也应注意查看产品的商标信息以及是否为“三无产品”,购买商品后及时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一旦发现为假冒伪劣产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这不仅保护了自身利益,也能降低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概率,形成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保护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风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煜昊吴静楠
策划
杨雨娴裴倪嘉黄欢欢
采写
张庄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