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虽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词朗朗上口,但大米究竟是怎么来的却无从得知。10月16日,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将来到“农耕研学之旅”第一站——“金香溢”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在田间地头,亲身参与割稻子、打谷、晒谷、品尝劳动滋味,当一日农民体验“粒粒皆辛苦”,让“归园田居”不再是诗词典籍中的怡然自得。
“金香溢”稻米生产基地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于农作物十分重要。“金香溢”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迎湖村,是苏州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苏州市菜篮子工程直供基地,拥有亩有机水稻和近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年,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唯一指定大米合作伙伴。
活动详情
1、参与人员: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15位(建议至少一位家长陪同)
2、集合时间:10月16日上午8点50分
3、集合地点: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门口(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车水浜)
4、活动开始时间:10月16日上午9点
5、出行方式:自行前往
活动流程
1、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门前集中、签到,穿戴整齐小记者装备。
2、到水稻田边,认识水稻、了解水稻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亲身体验割水稻,参观机械化设备如何收割水稻。(30分钟)
3、进入稻米加工厂,近距离参观大型农用机械设备,认识丰富多样的农具,与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合影留恋。(20分钟)
4、了解大米的生产过程,入库、去杂质、烘干、脱壳儿、抛光、称重、包装;了解稻米去杂质的原理、烘干的技术要求;观察湿水稻和烘干后水稻的区别。(20分钟)
5、科普水稻种植知识、认识大米的品种、学习如何做好一碗好吃的米饭、品尝“金香溢”大米煮的米饭,让小记者们深刻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30分钟)
6、专访新型职业农民朱赟德。(20分钟)
从扬州大学资源环境与科学专业毕业后,朱赟德开始从事水稻生产的一线工作,并逐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他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实现从一颗种子到一粒大米全程作业服务,节省中间环节,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户从繁重的田间作业中脱离出来,实现轻松种地,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小记者可就其工作经历、经验等多方面进行深度采访。
活动要求
1、在报名参加本次免费活动前,请先确认孩子和您是否都有时间;
2、本次活动不接受空降、迟到、早退;
3、小记者务必戴好口罩,自备水杯;
4、参加活动时,小记者需穿戴好“扬子晚报小记者”马甲、帽子、背包,并携带“扬子晚报小记者”采访本(未购买装备的小记者们,将由带队老师现场发放,活动结束后,由带队老师收回。已经购买装备的小记者,请自行携带并穿戴好,届时带队老师将不再发放);
5、活动时文明有序,服从带队老师的指挥,不擅自行动;
6、纪律:小记者在参加活动中必须保持队形整齐,互相谦让,如有矛盾,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帮助;
7、提问:作为一名小记者,在互动环节,一定要勇于提问,敢于发言;
8、写作:建议所有参加活动的小记者按要求完成一篇习作(扬子晚报将从中挑选优秀作品在扬子晚报相关平台上进行刊发)。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本次活动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