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市优良天数达到天,占比78.9%,接近八成;较年增加了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天,较年增加了73天。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O3)同步达标,至此,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在昨天的年北京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宣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这标志着,北京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从哪个大气指标严重就重点治理哪个、哪个环节问题多就治理哪里,到持续不断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再到今年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这一系列成绩,得益于北京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益于保卫蓝天、守护大气的坚定决心和如磐意志,得益于各个单位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区域协同治理的稳步推进和勠力同心。北京空气质量达标之路,正是一条驰而不息、砥砺奋进,向人民交出蓝天答卷的赶考之路。
曾几何时,沙尘暴肆虐,雾霾不时爆表,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度令市民十分头疼,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政府必须优先解决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北京市聚焦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协同,率先从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再一次生动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理,兑现了向市民的承诺。
突破固然令人欣喜,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必须看到,这一成绩是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在当前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环境容量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仍不稳固。这意味着,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如果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还是会发生波动。赶考过程中越往后提分越难,以后同样减少一微克,减排的空间更加收窄,难度更大。
达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了长期稳定、高水平高质量的达标,北京还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在“十四五”期间,坚持三个协同,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坚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深入开展减污降碳专项行动;坚持PM2.5和O3协同治理,深入开展VOCs和NOx治理专项行动;坚持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深入开展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专项行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大气治理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同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大气高质量达标,让北京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贾亮
流程编辑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