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常识 » 第二十四站车让人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
TUhjnbcbe - 2025/2/26 17:41:00

开栏话

70年前,

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开

“进京赶考”的步伐。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同庆祖国华诞,不忘奋斗初心。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石家庄与神州大地一样,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代代奋斗者用智慧与汗水写就的答卷,

在太行山前、滹沱河畔恢弘铺展。

本报特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抽调精干采访力量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分赴省会各地蹲点调研,深入采访,以全媒体的形式集中推出多组系列报道,深刻反映70年来石家庄发展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全市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讲述石家庄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凝聚起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磅礴力量。

此前报道↓↓

解锁一个小山村的“奋斗密码”,红色旅游让这里找到发展之路

一名西柏坡老共产党员的追求!无论什么年代都冲在奋斗一线

第三站:“北漂”小夫妻回乡创业,在平山这个小山村开出网红新民宿

第四站:平山县西柏坡镇咋搞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2%!

第五站:吃上红色旅游饭,生活有奔头!

第六站:村支书讲述西柏棠村发展史习近平曾来村里宣讲“一号文件”

第七站:一座荣国府半部正定旅游史,去年近万人次打卡正定

第八站:正定人对古城的爱与保护根植于心

第九站:自在正定,一座有城墙没围墙的城

第十站:骄傲!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造

第十一站:新能源车助力省会绿色发展梦想

第十二站:产业转型升级让鹿泉区走出新格局

第十三站:向来敢为天下先满城点亮尽繁华

第十四站:石药,站上中国制药竞争制高点

第十五站:耄耋老人见证石家庄72年华美蝶变

第十六站:从小马路到高架桥70年破茧成蝶

第十七站:两河一水系让石家庄人“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十八站:87座公园点亮城市居民幸福生活

第十九站:三分建七分管,石家庄全城实现数字化城管覆盖

第二十站:厚植沃土,石家庄市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让创业者梦想成真

第二十一站:教育扶贫让山里孩子展开翅膀飞翔!

第二十二站:娓娓道来,细数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发展轨迹

蹲点手记24

道路交通秩序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如今,省会市民的文明交通理念已经深植于心,城市交通也更加井然有序,“车让人”更是成为省会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让”出了城市新文明。

▎城市交通井然有序

6月24日18时许,正值下班高峰,在和平路与体育大街交叉口的东南角,市民周海锋同许多市民一起等候信号灯。绿灯亮起,周海锋跟随人群缓缓向前骑行。到了和平路北侧后,他又停了下来。直到东西方向变成绿灯后,他才重新骑车前行。“以前,我可能会选择先骑车通过斑马线,到体育大街西边,然后再到和平路北边。”周海锋说,那样虽然可能会省点儿时间,但违反交通规则。“自从开展创城以来,我再也没那样走过。”周海锋说。

和平路与体育大街是省会两条主要的交通干道,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尤其是出行高峰期,更是川流不息。下班高峰期,交警在路口认真执勤,市民耐心排队等候通过,路口的音箱不间断播放《最严交规20条》《重点举措20条》《石家庄市交通文明守则》等。“快一个小时了,没有一个闯红灯的。”市交管局长安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于江欣慰地笑了。

“这个路口各种信号灯的错时放行时间是在交管智能系统对平时流量分析得出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精确设定的,能让各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依次有序通过,减少了交通拥堵。”指着路口的信号灯,于江告诉记者。

“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会长温德军曾在裕华路与红旗大街路口处值守,提起那里的交通秩序,温德军连连称变化太大了。他说,以前,那里人车抢行乱得像“赶集”,常常喊都喊不住,现在大家都能有序通行。

“红灯停,绿灯行”是众所周知的交通规则。然而,曾经,在省城,经常会有一些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将其抛之脑后,不仅给自己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也导致交通不畅。“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遵章率、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江说,交通指示灯红灯一亮,过往行人和非机动车都会自觉排队等候,直到绿灯亮时才有序通过路口。

▎“车让人”成为亮丽风景

现在,省会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机动车道上温馨醒目的“车让人”几个大字,走在斑马线上的行人再也不用担心过马路会置身车流之中了。自年省会推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以来,“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众多机动车司机的自觉习惯,在斑马线前,车主动停,行人快速通过,文明交通蔚然成风,“车让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经常要去马路对面,以前过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等半天也过不去。”医院附近,正要过马路的李静琴说,现在一看有人要过马路,汽车都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文明多了。

市42中对面的文具店老板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前,从文苑街上北二环的汽车都抢着走,学生们就攒够了一堆一起穿过道路,看着就危险。现在你看看,学生们一出来,司机们都停下来了,真有秩序啊。”

去年8月22日下午,在栗康街与园明路交叉口,一位女士带着一个小女孩准备过马路,一位司机缓慢地将车停在了斑马线前,为两人让行,暖心的是,在走到斑马线中央时,女士和小女孩停了下来,小女孩给礼让她们的司机鞠了一躬,并向司机挥了挥手。这一举动引来无数网友点赞,也让“车让人”更加深入人心。

市民张先生在通过平安大街与向阳路交口时,路遇一对母子要过马路,他及时停车进行了礼让,没想到,萌娃过马路时全程都向他挥着小手。“看到小手挥动,我觉得很温暖,感觉自己礼让的行为得到了尊重。”张先生说。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名受访者中,95%的受访者称在过马路时曾被机动车礼让过。如今,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已成石家庄绝大多数司机的习惯,市民从站在斑马线上不敢走慢慢适应被礼让。

“车让人”的目的是培养营造和谐出行氛围。它的到来无法只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更依赖于政府、社会团体、每个市民共同参与,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改掉交通陋习,让出一份文明,让出城市交通和谐。

▎交通管理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

省会“车让人”行动开展以来,市民普遍认为“有效果”,称过马路更方便了。然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礼让行人容易造成交通临时拥堵,有的则称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对此,市交管部门采取了相关措施。“随着我市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车让人’斑马线不断做出调整,有的加设信号灯,有的密集路段进行合并,保证了车辆行驶速度,减少了事故和拥堵的发生。”于江说。

记者注意到,富强大街与槐岭路交叉口的斑马线已经安装了红绿灯。虽然附近有青园街小学和居民区,人流量也比较大,但整体交通秩序井然。既保证了行人安全通行,也不耽误机动车行驶。在槐岭路与建华大街交口的斑马线上也装了红绿灯,行人、车辆通行很有秩序。和平路民心河东侧的斑马线已经被撤销……

交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交管部门对交通秩序的管理会根据不同的道路交通环境和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可能会根据不同需要增加斑马线或取消斑马线,也有可能加装红绿灯,还有可能增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人行过街设施。“城市的发展很快,交通状况不断变化,城市的交通管理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所有措施都是为了方便市民

“智能化管控信号灯、限时停车位、可变车道、调整‘车让人’斑马线等都体现了管理精细化的趋势,”于江说,“所有措施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

创建文明城市期间,省会开展了持续全年的交通秩序大整治,年推出了城市交通秩序大整治最严交规和重点举措“双20条”;年推出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新举措20条”,从文明交通、从严执法、治堵治乱、警保联动等20个方面持续提升交通文明,不断引导规范市民文明行为;今年4月,市交管局与市文明办联合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交通文明守则》,收纳了行人、非机动车、驾驶机动车等日常出行方式需要遵守的道路交通法规,突出强调了对不安全、不文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和纠正,重点是行人、非机动车治理等,旨在继续改善交通出行状况,提升交通文明水平;在主城区的50个综合治理示范路口,实行“三者选其一,否则不过岗”,大大增强了行人、非机动车守法意识。

同时,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天网视频、民警现场查处取证、群众“随手拍”等渠道获取的信息,通过路面LED屏、交管局官方“双微”、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曝光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在获取相关证据后,对交通违法行为人依法处罚。

近年来,省会坚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强化科技治理,流动抓拍车、违停抓拍球等智能化设备大量应用,使交通管理效能显著跃升。新建停车泊位多个,智慧泊车被评为全国公共停车场运营管理示范项目。“创建文明城市成功了,可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持长效,避免整治一阵风。”于江说。

如今,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渐渐形成,省会变得愈加文明、有序。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范文龙魏宪亮崔虹图/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郄磊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十四站车让人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