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70年前,
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开
“进京赶考”的步伐。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同庆祖国华诞,不忘奋斗初心。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石家庄与神州大地一样,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代代奋斗者用智慧与汗水写就的答卷,
在太行山前、滹沱河畔恢弘铺展。
本报特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抽调精干采访力量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分赴省会各地蹲点调研,深入采访,以全媒体的形式集中推出多组系列报道,深刻反映70年来石家庄发展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全市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讲述石家庄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凝聚起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磅礴力量。
此前报道↓↓
解锁一个小山村的“奋斗密码”,红色旅游让这里找到发展之路
一名西柏坡老共产党员的追求!无论什么年代都冲在奋斗一线
第三站:“北漂”小夫妻回乡创业,在平山这个小山村开出网红新民宿
第四站:平山县西柏坡镇咋搞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2%!
第五站:吃上红色旅游饭,生活有奔头!
第六站:村支书讲述西柏棠村发展史习近平曾来村里宣讲“一号文件”
第七站:一座荣国府半部正定旅游史,去年近万人次打卡正定
第八站:正定人对古城的爱与保护根植于心
第九站:自在正定,一座有城墙没围墙的城
第十站:骄傲!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造
第十一站:新能源车助力省会绿色发展梦想
第十二站:产业转型升级让鹿泉区走出新格局
第十三站:向来敢为天下先满城点亮尽繁华
第十四站:石药,站上中国制药竞争制高点
第十五站:耄耋老人见证石家庄72年华美蝶变
第十六站:从小马路到高架桥70年破茧成蝶
第十七站:两河一水系让石家庄人“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十八站:87座公园点亮城市居民幸福生活
第十九站:三分建七分管,石家庄全城实现数字化城管覆盖
第二十站:厚植沃土,石家庄市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让创业者梦想成真
第二十一站:教育扶贫让山里孩子展开翅膀飞翔!
第二十二站:娓娓道来,细数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发展轨迹
第二十三站:深度探究→说说石家庄的幸福逻辑
第二十四站:“车让人”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十五站: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嬗变
第二十六站:石家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医院专家给看病
第二十七站:医院,见证全市妇婴健康环境跨越式发展
蹲点手记28
太行山绿化工程、环城林带建设、环省会经济林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远远望去,树木郁郁葱葱,绿色的海洋连成一片,散发着舒心的凉爽;34%、35.2%、36%、37.2%、38.7%、40.6%,近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逐渐增长;“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荣誉花落省会。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省会已然形成了“绿带环绕,森林围城”的美景。
▎18年前,她承包亩荒山
7月的一天,在鹿泉区荷莲峪村见到徐改金时,她正跟丈夫忙着给山上的树木浇水。“今年3月,刚嫁接了亩杏树,得赶紧浇水。”徐改金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说。
徐改金今年63岁,由于常年在山上照顾树木,皮肤偏黑,手掌布满厚茧,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农村妇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太行山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谈及自己当初承包荒山的情景,徐改金打开了话匣子。
徐改金娘家在邯郸,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邓喜兵,来到他的老家荷莲峪村。“那时候,这里除了荒山还是荒山。”徐改金说,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村委会委员的徐改金去附近的南梁庄村林场参观,那里的酸枣树引起了她的注意。“都是荒山,人家能给酸枣树嫁接,漫山遍野的枣树都结着枣,我们为什么不行?”徐改金曾在老家造林队任队长,对绿树有着特殊的情感。于是,一个隐藏在徐改金心里的梦想苏醒了,她没顾上跟在外工作的丈夫商量,决定承包下亩荒山。
邓喜兵回家发现妻子承包了一座荒山,当即大发雷霆。因为,他知道开荒造林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然而,徐改金却铁了心要大干一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然短时间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以后子孙肯定能看到。”
▎锹镐镰刀,她开荒山修小路
刚承包时,山上长满了杂草和杂乱无章的酸枣树,山形陡峭,也没有路可以上山,哪怕想从杂草之间钻过去都不可能。每天干完家里的活儿,徐改金就拿着镰刀,踏着荆棘上山清理杂草,手上、胳膊上经常被划一些口子,但徐改金丝毫不去理会。后来,徐改金又雇了一些村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清理出了一条能通往山上的一尺来宽的小路。
有了这条可以上山的小路,徐改金回娘家学习了嫁接技术。随后一年的时间里,徐改金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山上。经过自己的努力,山上的几千棵酸枣树嫁接北京大粒枣成功。“我们这儿土壤特别好,无论种什么水果,都特别甜。”徐改金说。
虽说人可以上山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拉石头运土怎么办?徐改金请人来看地形,摸索出一个修路的方案,因为没钱找挖车,她就和雇的村民一起用镐和锄刨。后来赶上村里修路,她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说想借用挖车,自己一定想办法给钱。“支书看我不容易,就没要钱。”徐改金的眼睛湿润了,她说,自己想起当初就觉得委屈,“那会儿累得两条腿全肿着,不能走路。”
连续三年,徐改金又在山上种植嫁接后的果树,使树木占据亩林场面积的60%以上。
看到山上的变化,丈夫邓喜兵终于想通了,让儿子接替自己的工作,他跟徐改金一起改变荒山。“老伴的加入,让我信心倍增。”徐改金笑着说。
▎为了浇树,她肩挑手提水上山
随着树木长大,用水量逐渐增加。可是山上只有一口小旱井,根本不够用。徐改金和丈夫向鹿泉区林业部门申请补贴,再加上自己投资,先修建了3个蓄水池,能蓄水立方米。
水有了,但是电依然不通。于是,他们又向电力部门请示延伸低压线,经过努力,年从村里把低压线架到山上,安上水泵,解决了部分果树的浇水问题。但这不能解决整个山场的用水问题。年、年,天气大旱,蓄水池里没水了。眼看着一些核桃树就要旱死了,徐改金夫妇心急如焚,只能雇人和他们一起挑水上山。
实在是心疼老伴,邓喜兵第一次在这个果园里做了一回主:挖个深水井。于是,夫妻二人投资12万元,打了一眼米深的水井。年,夫妇二人又承包了北马峪上半部亩林场,继续通过鹿泉区林业局补贴资金引水上山,铺设0米的水管道。
▎6万多棵树,她让荒山披绿装
“这是杏树,那是桃树,还有板栗、核桃树。”徐改金兴奋地给记者介绍着她的“宝贝们”:“看着它们,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徐改金说,她种植的冬枣特别甜,所以每次到了成熟季节,都会被抢购一空。“从年开始,我们才慢慢有了收益。”徐改金说,现在,她每年可以收入20多万元。
徐改金告诉记者,从承包荒山开始,除非特殊情况,自己极少休息。休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因为她从山上滚了下去。那次,她去一个陡坡修剪树枝,脚一滑摔倒了。向下滚了30多米,才被一棵树拦下,身上全是被树和石头划出的伤口,当时自己就不能动弹了。在医院又是吃药又是针灸,休息了一个多月才好。等自己能走路了,又第一时间跑回了山上。
现在,提起徐改金,荷莲峪村人人都要赞叹一声。18年间,徐改金和丈夫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栽种了6万多棵果树。“人活一世不容易,我就想干点我喜欢的事。再说了,不光是为了我自己争口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我死了这些带不走,看见它从个荒山到现在种满树,我高兴啊,不能再让它荒了啊。”徐改金说。
经过徐改金和丈夫一锹一镐的努力,北马峪林场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果实累累,成为“鹿泉的塞罕坝”。
其实,像徐改金这样的“太行愚公”不在少数,而且,20多年来,太行山绿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年,省会开始以东、中、西三大片区为定位,全面推进太行山绿化工程,通过深化林权改革、完善机制、创新驱动,使太行山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年,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工程全面展开,逐步形成了贯穿北部东西走向的百里绿色长廊;同年,三北防护林工程拉开帷幕,填补了石家庄市平原地区造林没有工程支撑的空白。
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三河”绿化工程,将滹沱河、大沙河、磁河两侧林带拓宽至米,投资多万元,打造面积13.43万亩的生态林带。
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太行山生态绿化建设的意见》,由市财政投资9亿元,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太行山区绿化全覆盖,造林万亩……
此外,省会还开展了绿色通道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环省会经济林工程等一系列造林绿化工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抓在手中、记在心间,一座座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一片片荒废的河滩变成林木繁茂的绿地。如今,无论是国省干道,还是高速公路,甚至是通村公路,道路两侧高低错落的树木和绿植,都已成为沿途最美的风景。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范文龙魏宪亮崔虹图/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