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一得斋记往事并不如烟钱江晚报
TUhjnbcbe - 2025/3/4 17:00:00

□杨新元

一位哲人说,每一段回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被重新拾起。

这话我信。比如,去年一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当我在苏州网师园游览时,有关近代收藏家何澄先生及其妻王季珊、其女何泽慧和她的兄妹们与这座园子的故事,就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我知道,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据记载,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最早,这里是宋代藏书家、杨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名“渔隐”。后几经沧桑变更,到清乾隆年间(公元年),退休的光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才定名为”网师园”。网师即渔翁,与渔隐暗合,意谓“渔父钓叟之园”。

年,国破山河碎,民族灾难深。何泽慧的父亲何澄实在不忍心网师园建筑和假山濒临坍塌,便倾其大部分财力,从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之子张师黄手中,买下了破败不堪的网师园。花了三年时间进行修茸。这是何澄晚年的一大手笔。

何澄,山西人,别号真山先生,他幼失双亲,由二伯父养大。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也是山西前往日本留学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先入读振武学校,继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

何澄后来经商,年开办了益亚织布厂。成为富人后,以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与张善孖、张大千、叶恭绰等艺术家成为至交。网师园修茸一新以后,他并未居住(何澄一家另在南园有住宅,此园平时闭门不纳游人)。何澄说,此为“避饮”。唯有不居住,才能保护好园林。所以,如今的网师园,仍旧是何澄当年装修后的格局。

年,何澄病故,网师园由其妻王季珊继承。年,王季珊又暴卒,当时,何泽慧等人都在外学习、工作。几位子女商量后,就将网师园献交给国家了。

沿着2米多宽、条石铺砌的阔家头巷,向前步行米,就到了网师园的正门前。

这条巷子,据说在清代时居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巷人用钱阔绰,故得名。现该巷子为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

我看到,大门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的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走进大门,就是轿厅。上悬黑底白字匾:“清能早达”四个字遒劲有力,是苏州著名书法家张辛稼所写。对这四个字,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能臣说。清正廉能的官吏更早发达,提倡一个能字。一是勤勉说。早起的渔夫更能捕到鱼,提倡一个勤字。教育后代做事情,即使是当渔夫,也要早起,比一般人都要勤快一些。

我倒更倾向于后者,既然已经住进了网师园,心想渔隐,为何还要心系庙堂,研究当官之道呢?反而是早起的渔夫能捕到鱼,好像更符合园主“鱼父钓叟”的身份。

四字之下,是一张彩色的网师园腑视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师园按功能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建筑紧凑,为居住区;中部水景开阔,为园林区;西部清雅幽静,为内院书宅。

大厅靠左边放置着一顶红木的轿子,做工精细,颇具古意。

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区共四进,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

园林区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论面积,网师园确实小。占地面积8亩地,只有拙政园的六分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

然由于布局合理,“地只数亩,却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尘,仍有云水相忘之乐”。整座园林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的风格,是中国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对网师园的评价非常高:“苏州的园林,此园的构思最佳。”

因此,园林虽小,衔头却不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说苏州拙政园是明丽大气的大家闺秀,那么网师园则可看成是富含书香气的小家碧玉。网师园的美,在于其精巧清俊,气新韵奇。

徜徉在网师园的各个区域中,但见树木蓊郁,鲜花盛开;亭榭楼阁,布局精巧;步移景换,美不胜收。“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濯缨水阁“、“小山丛桂轩”,一个个名字都饱含诗情画意,“人行画图中”。

网师园可圈可点的景色不计其数。归纳起来,我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四个一”:一屋,即殿春簃。一门,江南第一门楼;一石,巨型灵壁石;一树,宋代圆柏。

绕过轿厅向里走,首先看到的是嵌有“藻耀高翔”四个大字的伟岸砖雕门楼。这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砖砌门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艺术精品,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

我看到,“藻耀高翔”两侧,刻有浮雕“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寓意福寿双全和德贤兼备。门楼上还有祥云,蝙蝠,蔷薇,狮子等各种图案,都具有福禄,贤德的寓意。古代的匠人运用平雕、浮雕、镂雕、透空雕等技艺雕凿而成,充分显示了吴文化与民间工艺的精华,让人叹为观之。

那块巨型灵壁石置于冷泉亭内,形状奇特,十分罕见。网师园内置石颇多,不下几十块,但都放在露天、湖边。唯有此石放在冷泉亭内,成为一景。可见主人对此石的喜爱。

一树乃彩霞池东北岸的一株宋代圆柏。它苍老遒劲,根部已经开裂,梢顶也枯萎了。但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在它的树杆中部,依然枝叶苍翠,生机勃勃。据说此树栽种于宋哲宗时期,树龄已近千年。如此算来,这棵树的年龄比网师园还长。难怪被称为“镇园之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多年来,网师园藏在这闹中取静的地方,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园中的景色却一如既往。这副挂在积善堂的叠联,道出了网师园的物候变化,人事代谢。

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锡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画家张大千兄弟俩。再说宋宗元为什么将自己花园起名“网师园”,据说是为了表彰亲家渔翁王思父女救儿命之恩。

网师园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

在网师园,最值得重笔描写的应该是“一屋”,即殿春簃。百度一下,阁边小屋为簃。簃外原有芍药圃。因为芍药的花期在春末,故名殿春。殿春簃的阁名,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诗名。想古人,居芍药春风楼,伴庭院书画香。日子真是过得有滋有味!

当然,殿春簃的出名,不在阁名取得好,而是与名人相伴有关。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名人的印记。中国画界素有“南张北齐”说。北齐是齐白石,而南张就是张大千。这个张大千就与殿春簃有渊源。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与他的二哥、同为画家的张善孖,因与张锡銮之子张师黄是朋友,曾租住网师园殿春簃达五六年之久。其兄善画虎,当年在院内养一幼虎,取名虎儿。我看到,现在簃内有张大千书房,簃外西墙嵌有大千手书“先仲兄所豢养虎儿之墓”之书碑,让我们记起上世纪三十年代网师园内还养过老虎这件奇事。

殿春簃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明轩,现在生活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是年,西人方闻喜欢搜集明代家具。他造访陈从周专家,问:“明式家具放在哪里比较好?”

陈从周说:“当然是放在明朝的建筑内为好。”

又问:“哪里可以找到?”

陈从周说:“网师园殿春簃。”

两年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仿殿春簃一座,取名明轩。明轩由苏州园林工匠设计建造。施工期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几次前去参观,基辛格博士等要员也数度前往。一时轰动美国,震惊西方。

网师园,名扬海内外。虽然多年来多灾多难,几经易手,能存于世,实属大幸。我想,大凡世间万物,多有磨难湼槃之历史,方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网师园亦如是也。

“桃花依旧艳蝶儿在彩云间,清风吹动了谁藏好的琴弦。往事如烟时隔多年,是谁把岁月写在眉宇之间。牵挂的人呐好久不见,留不住莽莽撞撞几个少年。”蓝波略带沙哑而富磁性的歌声,忽然在我耳边响起,沧桑而略带伤感。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

“长期以来,钱三强与何泽慧院士的的美好姻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何泽慧年出生于苏州,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毅然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年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年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她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之为‘科学珍闻’。年,正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的何泽慧开始与在巴黎留学的清华同学钱三强通信。钱三强比何泽慧大一岁,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钱玄同的次子。当年,钱三强经居里夫妇推荐担任法国科学中心研究员。由于正值二战,德法两国是交战国,两国之间的信件不能封口,且只限于25个法文单词,俩人就用每次25个字的容量鸿雁传书。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携带一只小箱子来到巴黎,与钱三强举行婚礼。年夏,他们抱着刚满6个月的女儿登上东去的客轮踏上归国的旅程。”

这是我写的《从钱三强与理由的争议谈起》一文中的话。为何要搬出这段话呢?

因为何泽慧,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网师园。苏州的网师园是何泽慧祖传下来的产业。祖籍山西的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妥妥的贵族。据记载,清朝年间,她的家族考取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无何不开科。

到了近代,何家就更厉害了。先说富到什么程度吧?网师园可是何家的私宅!

而家族成员中又几乎个个是大才。

父亲何澄,同盟会成员,当过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母亲王季珊,物理学翻译家;

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和沈阳金属所的创始人之一;姐夫葛庭燧,金属物理学,国际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

哥哥何泽明,金属学专家;弟弟何泽涌,中国细胞学专家,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英,中国植物学专家。

而她的外祖父母也不简单,外祖父王颂蔚,蔡元培的恩师;外祖母谢长达,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曾创办了振华女校(杨绛的母校)。

她的表哥表姐们,更是随便拎出一个就是精英:王季烈,中国近代物理学翻译第一人;王季同,“王氏代数”发明人;王守觉,中国半导体电子学家;何泽慧的表姐夫陆学善,葛庭燧,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王守觉、王守武、陆学善、葛庭燧,以及何泽慧自己和丈夫钱三强,全部都是中科院院士。一个家族,一代之内出了六个院士,中国百年以来也算是一个奇迹!

何泽慧在家排行老三,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成绩优异,深受父母的宠爱。何澄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何泽慧的八个兄弟姐妹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年,何泽慧前往上海考大学。考试前,父亲与她开玩笑说:“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环。”

何泽慧随身带了两元钱,与几位女同学搭船来到上海,在一位同学家里搭铺过夜。

在上海,她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浙大,第二志愿是清华。没想到,抱着“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头,何泽慧考了个女状元。她后来回忆:“考浙江大学的人有多,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清华大学人也特多,一共有近0人,考上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华,也被她考中了。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

何泽慧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是世界级科学巨匠,更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她代表了中国真正的国家精神。

我想,只要网师园存在,何泽慧就会在我们的记忆中复活。

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得斋记往事并不如烟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