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
把越秀山放在头条
陈锡忠
著名作家郁达夫当年游西湖,写下咏西子湖:“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我认为“江山也要文人捧”用在我们出版介绍越秀山的图书上也十分贴切。
话说年,上级决定出一套中国风物志丛书,每个省都要出一本有分量的分册。于是任务落到我们花城出版社文化编辑室身上。当初设想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系统地介绍广东的地理、历史、名胜、名人等等,编成近百年来第一部广东风物的古今总览。让读者随意在这天地中纵横弛骋。室主任曾定夷亲任该书责任编辑,请徐续先生撰写名胜古迹部分。该部分共收入广东多个名胜古迹,图文并茂。
排好版式后,有几位其他编辑室的同事看到名胜古迹部分的头条是越秀山。出于关心这部重点书就议论起来,有人说这多个名胜古迹的排列顺序应考虑政治意义,比方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些应放头条;也有人提出,应以笔画为序。但更多人认为应把最有影响力的名胜放在头条。那谁又是影响力最大的名胜?有人说是南越王墓,有人说是孙中山故居……议论异常热烈。
我对越秀山情有独钟,我发表意见说:我认为编者把越秀山放在头条是对的,一是越秀山历史悠久。广州历史三千年,周朝的楚国把此地称为郡亭,在越秀山麓,林木掩映下的石牌坊上有“古之楚庭”四个隶体文字。楚庭就是广州最古老之名了。到秦始皇时,广东称南海郡,直到三国时代才叫广州。越秀山见证了这一切沧海桑田。二是作为公园,越秀山面积达87万平方米,为广州之最。不但林木苍翠,风景秀美,园内还有古城墙遗迹、中山纪念碑等众多历史名胜。三是从元代开始,多次评选羊城八景,越秀山均榜上有名。无一景点有此殊荣呢。元代美誉为“粤台秋月”。明代占有其二:“粤秀松涛”和“象山樵歌”。象山指象冈,是越秀山的冈峦。清代评为“粤秀连峰”和“镇海层楼”。上世纪60年代在新羊城八景中评为“越秀远眺”。年又以“越秀层楼”之美名入选。四是越秀山是获得古今诗人捧得最多之名胜,如宋之问、崔子向、陈恭尹、丘逢甲、朱德等等都留下不朽诗篇。杨万里的名句“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文天祥的“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均是咏越秀山的越王台的。
听了这番评议,众人都表示认同:越秀山放头条当之无愧。广东风物志历时两年多认真编撰,年10月出第一版,并荣获粤版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因很快售完,年7月又重印一次。
对越秀山的宣介并没有止步,年我们又出版了由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编的越秀山风采。该书更详细介绍了越秀山的名胜古迹、名人史事、古今题咏和有关考证,内容丰富,一书在手尽可领略越秀山风采。该书仍由曾定夷任责编,印数上万册。窃以为现在应考虑修订重版。
我知道广东不少出版人都力捧越秀山的,比如著名作家岑桑有次与我们聊起广州的名胜他对越秀山情深意重。他说如果搞个群众性的投票活动,让大家选一个建筑物作为广州标记,五层楼、五羊塑像肯定票数不低。如果没到过大雁塔,能算到过西安吗?没到过灵隐寺,能算到过杭州吗?没到过镇海楼也不能算到过广州。为此岑桑饱含激情,流泻而出,写下《越秀层楼》》这篇美文,我诵读了多遍。他赞美五层楼“是朝气、活力、芳菲与阳光的组合;是新时代的几何图形与尚未朦胧的历史梦景的叠印。在这里,人工美与大自然魅力几乎不露痕迹地融于一体了。”
我曾任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几年,一些外地来的作家办完公事后我们带他们到景点转一转。有次,著名女作家、《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来我社,当时我社在大沙头。午餐时间便带她到“掩红露绿垂柳枝、东湖春晓漾遐思”的东湖公园转转。她随口问道:“广州最大最美的公园是哪一个?”我们不约而同答道:“是越秀山公园,那里不但湖光山色,而且是发思古之幽情之地呀。可惜您已买了机票,只能下次了。”
谌容的问话提示了我,以后有外地作家来,只要可能,我们都带他们去越秀山游玩。有次我们陪几位上海来的作家到草木葱茏的越秀山,当走到木壳岗上时,他们看到高达十余米的五羊石雕像时格外兴奋,我介绍:光是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材就两吨重,那两米长的羊角,也一千多斤呢。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的五只羊令他们留连忘返,纷纷拍照。其中一位长相秀丽的女诗人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啊!我们沿着当年仙羊的足迹,寻回历史抖落的珍珠,献给热爱南粤大地的人……”我笑着建议他们回去写些游越秀山观感,并尽量放头条:江山需要众人捧呀。他们回去后果然写了几篇呢。
又有一次我们带几位湖北作家参观五层楼,他们俯瞰羊城,近瞻远眺,白云珠水如絮如带,大家喜形于色。一位老作家感慨地说:岳阳楼因有范仲淹,黄鹤楼因有崔颢而闻名中外,镇海楼有何诗人捧呀?我们说:历代有不少诗人捧过镇海楼,如明朝区大任“一望河山感慨中,苍苍平楚入长空”,陈恭尹写的“清樽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等等都有记载。但似乎影响力最大还是我们面前李棣华这副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他们纷纷点头称是。
曾定夷不幸英年早逝,年社长任命我接文化编辑室主任,当我看到定夷遗下的编越秀山书稿时感慨万千:“越秀山呀,广东出版人爱你、捧你,你知道吗?”三年后,我调任副社长,对凡是出版越秀山的书文均大力支持,因为在我心中,越秀山永远放在头条
陈锡忠,花城出版社原副社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己出版散文隋笔集有《向人生问路》、《哲理诗》、《情理美的升华》等多部,长篇传记小说《一代奇才梁启超》(与陈占标合著)荣获广东省优秀文学奖。并由台湾新潮社出版境外版。另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多次开设个人专栏。巳发表二百多万字作品。
附:《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启事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以西汉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历史文脉起点和岭南文化的集中代表,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在越秀山上,有广州城标“五羊石像”,有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有广州仅存的明代古城墙,有清代的四方炮台,有民国的“中山纪念碑”,有著名的越秀山体育场等等。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广州历代著名的重要旅游胜地。为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越秀山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非遗保护,越秀公园特联合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广东广播电视台声创融媒工作室、广东粤语语言艺术团等单位共同开展“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活动,深入挖掘千年越秀山的魅力,展现大美羊城风采。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应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征稿邮箱:yxgy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