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汉市要求,29日下午3点开始,医院西院区紧急接收20余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北京医疗队正式开始配合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接诊工作。
昨天下午,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护送患者进入医院西院区。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现场
人员、设施一切就绪
29日下午1点,医院西院区住院楼第12层新病区,大约两小时后,这里将迎来首批患者。在病房内记者看到,相邻的两张病床之间,空出了大约2米距离,医护人员告知称,拉开距离是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相互影响。
在首班的11名护士当中,医院的护士共有5名,医院西院区的护士6名。在医护人员办公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主管护师吴正芳仍在反复叮嘱清洁消毒的办法、防护服穿脱的步骤,她的讲解几乎面面俱到,站在她面前的是首班的11名护士。
吴正芳现在的身份是病区护士长。如何在疫情病区接诊,并且做好自我防护?把北京的规范和经验带到武汉,是她此行的任务之一。
目击
医院
29日下午3点50分,一辆救护车进入医院西院区,在发热患者专用通道入口前停稳。车上的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先后将3名患者小心翼翼从救护车上搀扶下来。
记者看到,几名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症状较轻,他们带着各自的个人物品,走进了住院楼。据了解,当天送进住院楼第12层新病区的患者,均是从医院本部转运来的。
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副处长刘立飞介绍,转入医院西院区的20余名患者均已确诊,从29日下午至晚间,将分成5批从医院本部送往医院西院区。
之所以分批转运,也是让医护人员有循序渐进进入诊疗状态的过程。在医疗力量配备方面,目前,医院西院区住院楼第12层新病区共有床位约65张,近期还将陆续接收疫情感染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壮介绍,在北京医疗队当中,根据前两个接诊班次的安排,参与首批接诊任务的医生共6名,另外6名医生备勤,首批接诊护士12名,另有6名护士备勤。另外管理协调人员3名,院感防控人员2名。
问及更具体的接诊救治安排,医院呼吸科医生李艳介绍说,北京医疗队参与接诊的医护人员共分成了5个医疗值班组,为了更快速准确与相关各方对接,这5个组的组长,同时担负起医疗、护理、后勤、院感、宣传这5项对接任务。28日下午,首批来自北京的医疗援助物资已经送抵仓库。医院克服各自的困难,宁可后方吃紧,也把最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前线,这是北京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侧记
极短时间内改造新病区
“这条通道应该继续改进,不能让医护人员‘走回头路’。”28日下午,在检查新病区缓冲过渡通道时,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对通道提出了改造建议。
缓冲过渡通道应该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要求,医护人员在污染区脱下防护服过渡到清洁区时,应该直线离开,但目前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的区域是一个单门进出的房间,进出同一个门有再污染的可能。医院西院区副院长郜勇在听取北京医疗队提出的建议后,医院接收疫情病患,立即着手联系相关各方,对病区进行进一步改造。
但是,面对春节和疫情两个重叠的时间点,人员和物资均相对匮乏,若想顺利完成改造,困难可想而知。面对重重困难,当晚9点喜讯便传来,新病区缓冲过渡通道的进一步改造基本完成了!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景一鸣王雅贤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