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常识 » 做医生的不能高高在上,她九十高龄仍奋战在
TUhjnbcbe - 2025/6/14 20:31:00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s://m.39.net/pf/a_4460086.html

“您从事结核病诊治、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60多年,始终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如今九十高龄仍从事临床工作,您的医者情怀令人感佩。”一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的回信,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马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90岁的马玙反复查看、比对患者就诊历年来的每一张CT影像。确诊结核病并不容易,每一个判断都会影响患者的诊疗路径。

4月29日,星期四。早上7点半,医院诊室里见到了马老,90岁高龄的她,熟练地在电脑中调阅当天的患者资料。提前半个小时到诊室,是这位结核病防治专家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结核病的病人,很苦的。”这句话,马玙经常挂在嘴边。如果有时间,马玙会走进病房,和住院患者多聊一会儿。

年,马玙满65岁退休,在家闲不住的她医院。她说,和患者聊聊天,总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好,可以锻炼大脑,老得慢一些。后来,马玙医院里,到了周末才回市区看看孩子们。每周出一次门诊,平时教教学生,这样的“退休”生活,马玙说,她特别知足。

马玙带学生也是格外认真细致,一个病例CT,她会反复给学生分析每一处细节。

找马玙看病的患者大都是疑难病例,病历几大摞,片子装满两三袋是常有的事儿。“我看病慢,您别着急!”手拿放大镜,马玙仔细查看着患者的每一张CT影像。发病经过、治疗过程、工作环境、家庭成员状况,甚至患者的烦心事,马玙都一一过问。不一会儿工夫,病历本已写满两大页。

“常学常新”,与时俱进的马老业余时间还学习各种有益于自己诊疗和授课的技能。每次给学生讲课前,都要用电脑做好教案。

她说,结核病医生最忌讳治病只盯着结核,只管病不管人,哪怕只是几句闲话,也真的能发现病、治好病。为了照顾患者的感受,每次听诊前,马玙都会用手先把听诊器焐热。给老年患者做完检查,她总要扶着对方下了诊查床再去开处方,生怕患者不注意摔了……“病人是弱势群体,做医生的不能高高在上。”马玙经常跟她的学生说,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是爱,只要态度有一点点改善,就可能改变患者的一生。

小教鞭、放大镜、圆规和膝跳反射锤是马玙每次出诊必备的“神器”,这些小物件陪伴着马老度过数十年的从医经历。

从年毕业分配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医院前身),66年里,马玙见证了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曾经有人问我,您今年90岁了,应该退休享受生活了,我想说,医院就是我的家,党和人民还需要我,我还不想退,还要为实现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奉献余热。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前进,也一定能够战胜结核病!”

(原标题:“最有效的处方是爱”)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杨绪军文方非摄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医生的不能高高在上,她九十高龄仍奋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