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讲一讲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因为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将加速分化,这将对亿万家庭资产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用数字说话,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系统地阐述塞冬预测城市发展的方法论。
以权力的名义
和往常一样,我们开门见山放数字。先看一个表格:中国过去10年城市GDPTop20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年到年,中国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各地都在快速发展,排名变化不算大。但从年到年,工业化逐渐走入尾声,城市发展开始出现分化,排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他几个Top30里排名提升较大的城市↓
我们将上升的城市在地图上标为红色,下降的城市标为蓝色:
从数据和地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样一些趋势:
内陆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大省省会崛起:成都、武汉、南京、西安、郑州、长沙、合肥
以沿海制造/贸易为主的非*治中心城市下滑:大连、唐山、青岛、苏州、无锡、宁波、佛山
沿海发达省会被内陆巨型城市从总量上赶超:杭州VS成都/武汉
首都北京:年时GDP是上海的74.97%,年提升为82.22%,年进一步达到90.65%
简单地总结为一句话:
行*地位和人口基数的重要性,超过了外贸与制造业。
这一点,从我们的日常的认知中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在塞冬的印象里,10年前,青岛、大连、宁波、温州在媒体的曝光度,以及人们对其城市财富的认知度,都比现在高得多。七、八年前的全国房价排行,温州、宁波、杭州常常能和京沪深并驾齐驱,卖一套青岛市区的房子,足以在北京三、四环交首付。
而当时的成都、武汉、郑州、长沙之流,则是“大县城”和“人才流失”的代名词。另一个例子是,南京在苏锡常人民多年的鄙视中一路爬升,经济总量超越无锡,房价赶超苏州,成为苏南人民不可忽视的存在。
城市发展的分化也伴随着房价走势的变化。下图为年1月的房价排名,以及这些城市当前的房价情况。可以看到,温州、宁波、杭州、青岛、大连明显跑输大盘。↓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