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西散南国文学乡村树苑祝标
TUhjnbcbe - 2021/3/24 9:08:00
白癜风效果 http://www.wxlianghong.com/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

刘瑞敏魏来安

编辑

滕新晶

图片

网络

乡村树

作者

苑祝标在我朴实美丽的家乡阜阳,穿行在广袤无垠的平原大地上,放眼四望村头路边,随处可见交错分布的乡村树,姿态天然地恣意生长着。你看那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多么像列队的士兵一样。盛开着紫花的泡桐树,吹着一个个小喇叭传递着春的信息。挂满红灯笼似的柿子树,在秋日里站成一种别致的风景。苍翠欲滴的常青树,缀满蓬松松、亮晶晶的雪球儿……这些乡村树枝条杂陈、随遇而安,对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就像那椿树种子随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随手折根柳树枝条,不经意地插在溪水边,就可以长成一片绿荫。可故乡那些朴实无华的乡村人,早已把人间的烟火日子与它们融为一体,一起走过春夏秋冬,感受风霜雨雪。而这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树,俨然已成为小村庄的外部襁褓和内在灵*,婆娑着乡村人恬淡随性的生活。漫步在花园式的乡村校园里,看着春天如雪盛开的广玉兰,盛夏遮阳挡雨的香樟树,中秋清香扑鼻的桂花树,冬日青葱挺拔的雪松,不由得浮想联翩。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那些长期扎根农村、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来。他们大多数是我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呕心沥血地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孩子,茁壮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我有一个网名“乡村树”的同事,他叫刘琰。今年50多岁,他虽然相貌平平,但为人正直、以身作则,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刘老师从事乡村教育34年,是乡村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高级教师。平常他喜欢在自己空间里写点教学心得、随笔等之类的文章,堪称是这些乡村教师中的佼佼者。他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就像平凡的乡村树一样容易适应环境,哪里需要哪里去。他曾带过小学课,也当过中学班主任,扶贫包户时还给残疾儿童“送过教”,进行慰问资助过。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刘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坚守初心、爱生如子,辛勤耕耘在乡村教育园地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粉笔灰染白了他的双鬓,岁月蹉跎了他的背影,但他始终像一棵平平常常的乡村树一样,不离不弃热爱的孩子们和乡村教育事业。去年十月,刘琰老师在中心校的安排下,接收一个刚入行的新教师作为“徒弟”。当他接过红通通、沉甸甸的聘书时,他深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重任。他说:“在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一个好师傅除了要有崇高的德行外,光有原来的那大半桶水怎么能够教好徒弟?而且电脑技术还得要有两把刷子呢!”于是,刘老师坚守育人初心,牢记为师使命,不断学习*治业务知识充电蓄能,经常与其他教师探讨教学教研问题,积极和一些新老师开展“青蓝对子”活动,带动学校一批年轻教师实现了专业快速成长。教书育人,以爱育爱。刘老师总是把爱播撒给学生,每天总是早到校、晚离校,无论有课没课,上下午都会到校,或认真备课,或批改作业。他从不落下学生一节课,两次因腿部摔伤拄拐给学生坚持上课,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拐老师”。他还经常深入班级为学生辅导功课,找学生谈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改进教学,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潜心教书,精心治学。刘老师一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给学生们找出更合适的学习方法,他努力地探索教学新思路,尽力创造个人教学特色。他利用分层分级、合作探究、互相竞赛式教学模式,多次参加各级公开课,受到了教师们一致好评。年荣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有一年,刘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全班51人,不会拼音的学生多达一半。为此,他制定了拼音过关计划,先后抽出6节课时间补教拼音,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到人人过关。同时还开展了学生查字典过关行动,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查字典。一学期下来,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了加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好习惯,受益一辈子。刘老师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他积极组织学生每天开展写日记活动,让班长、组长协助老师每日逐人检查日记写作情况。开始学生不太习惯,甚至有点抵触情绪。刘老师就通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低标准来努力培养学生,只要求学生格式正确,后来逐步对内容、语言等方面提出新要求,逐步过渡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老师所带的学生不但日记写得合格过关,而且不少学生日记内容很有可读性,作文水平也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学校和镇级素质检测中,他所带的班级学生综合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年6月,刘琰所带的中心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有8人总分进入全镇前十名。班级活动获校运动会第一名,获校少先队礼仪展示大赛二等奖等。躬耕教园,献身学子,刘琰就像一棵枝叶茂密的乡村树一样,给学生遮风挡雨,或使学生“背靠大树好乘凉”啊!刘琰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心理上亲近自己,并乐意从他们所尊敬的人那里获取知识和道理,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庭,课余时间总有一些学生围着他说个不停。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关爱班里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还定期到所包保的一个扶贫户的“三残儿童”家中资助送教。几年来,刘琰老师多次为灾区、疫区等群众捐款捐物。关爱学生,润物无声,刘老师总是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下。有一次,小秦同学突然生病,班里学生首先想到找班主任刘老师。当时,刘琰正在给学校一位老师印试卷。闻此情况,他立即放下手中工作,急忙赶到教室里进行帮助和抚慰,并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一起组织学生送医就诊……因此,平易近人、待人随和的刘老师,竟被他的学生们送了个“刘老妈”的雅号。“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唤醒另一个灵*。”因此可以说,爱是互相的!年,刘琰老师在和学生打篮球时,不慎脚被崴伤。六年级学生快毕业了。他想:不能因为个人小伤,而耽误了44个孩子的前程。于是,刘老师就借来四轮电瓶车和双拐,坚持继续上课。他这样带伤工作,学生很懂事,也很感动。同学们不仅上课很安静,而且下课还争着照顾老师,给他拿饭盒,帮他上楼拿备课资料等,忙着去给老师“办事”呢!所有这些,都是刘老师真诚关爱学生的结果。大诗人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来,刘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业务、无私的爱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积极充电、不断反思,撰写了上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和心得体会等文章,发布在个人博客空间和自己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散南国文学乡村树苑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