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社会综合治理中,干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为此,今年两会期间,市*协委员孙留功提交了《关于推进聊城社会综合治理心理服务机制建设的建议》。对此,市*法委答复称,全市建设了一支80人的心理社工讲师团队。
孙留功在提案中表示,今年面对突如其来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ncov)感染肺炎疫情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人群盲目混乱、恐慌心态问题,也是特别需要警惕和预防的,如果在社会综合治理、小区防控、公共安全危机处理过程中,一旦因压力叠加或考量失衡,出现系列性的决策失误或措施不当,对社会人群心态不加以干预和引导,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推进聊城社会综合治理心理服务机制建设,发挥“治理+心理”双重功能,提升公民的心力、智慧和韧劲,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议建立完善联合共管分工协同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心理网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理心理服务运行机制;完善专业队伍培养及场所标准建设。
市*法委答复称,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心理社工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全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建设了“心灵驿站”,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服务和疏导。
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了聊城市心理社工协会,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服务。全市建设了一支80人的心理社工讲师团队,团员以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主且均参加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社工联合会共同认证的心理社工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了中级心理社工师技能认证。同时,招募了余名社工志愿者,按照市县乡三级管理模式,设置了10个心理社工服务站点。乡镇级心理社工服务点和各社区心理社工服务室正在筹建中。先后组织了十余期心理社工业务培训面授班,在业务培训内容上,围绕“服务社区心理构建”、“家庭关系生活和谐”、“老年人精神慰籍”、“特殊群体人员危机干预”等能力提升,将服务社会工作与心理工作专业知识、危机处理与社区需求价值有机融合。在全市大力开展心理服务公益行活动,先后深入东昌府区、阳谷、东阿、高唐等县区的多个社区,开展心理科普宣讲,重点人口心理普查、心理咨询等活动。活动中,突出“一站式”服务和“菜单式’’服务特点,在点线面和内容实效上下功夫,并印制发放了心理服务手册,让社区居民近距离了解心理服务内容、化解心理困惑、学习消除心理隔阂方法技巧,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截至目前,共开展社工心理服务公益行活动近30场次,受益人群余人,其中,已有三个社区被列入中国社工联批准的“美好社区”项目。
今年以来,在全省率先研发了市县乡村网格员“五级联动”网格化智能平台,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信息全部纳入网格化信息系统,纳入平台智能管理,实现了“看图知情、看房知人”,智慧化管控。目前,网格化信息系统共录入信息余条。
来源:聊城晚报
投稿信箱:lcszxzhangyanyan
lc.shandong.cn本期编辑:王默白
征稿启事
各路达人:
即日起,“聊城*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