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首页 » 发展历史 » 问答 » 闯入数学王国的城管快递小哥和高中女生
TUhjnbcbe - 2022/11/30 19:42:00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本文转自:大连晚报

38岁的俞嘉超是两个娃的爹。白天,他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处理各种投诉,晚上,他独自溜进数学世界,钻研题目。

30岁的夏小明过着实验室和公寓的两点一线式生活,在化学和数学的江湖里自由穿梭。

18岁的张澜文是沈阳东北育才学校的高三女生,也是个数学迷。在同学们还在为高考奋战时,她已拿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这些分散在大江南北的人,生活和工作状态各异,原本并无交集。但今年春天,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全球多所一流高校33名数学家的办公桌上,都摆上了他们精心设计的试题。事实上,发往顶级学府的邮件,还有一百多封。

3个月前,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向民间数学爱好者广发英雄帖,征集原创数学题。很快,大赛的专业评委和数学家们发现,民间潜藏的数学热情远比想象中炙热。他们在寻常的大众身份之外,日复一日地研究,日复一日地演算,一边抵抗艰辛复杂的现实,一边扩大人生可精准捕捉的部分。他们在油盐酱醋和定理公式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A

“干点啥不好啊?”

俞嘉超是上海人,父母都从事贸易方面的工作。谈起儿时的数学启蒙,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的数学老师,当时,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俞嘉超在一堂课上,一连解答出了三道题。“李老师对我微笑着,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俞’字,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俞嘉超说,这个童年细节在他记忆里印象深刻,甚至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

但后来人生轨迹不断变化,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与数学渐行渐远。直到去年,一个社会热点,不经意间把俞嘉超又拉回到了数学世界。

“当时看到‘双减’新闻,说一些小学、初中学生的题目,经常把大学老师难住。我就试着做了一下报道里说的奇怪数学题,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解答出来。”俞嘉超说,那次做对了数学难题,一下子激活了他的数学记忆,他觉得,自己可以挑战更多的题目。

37岁的人,忽然迷上了数学,这可让俞嘉超妻子吃了一惊。“平时算个账都用计算器,十几年不碰数学题,你能行吗?”俞嘉超妻子一度觉得,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干点啥不好?做烧脑的数学题?别跟自己过不去”。劝归劝,妻子倒也不强管,还想着,万一学好了,将来还能辅导儿子。

在俞嘉超重新一个猛子扎入数学时,他不知道,还有一个工作和数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为了数学多次被辞退,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

余建春,河南信阳人,畜牧专业大专毕业。他在一个大学里做快递小哥时,常去图书馆阅读数学方面的读物,无意中接触到“卡迈克尔数”这个数学难题。就像一个放羊娃忽然得到“九阴真经”,他一定要修炼这部武林绝学。

解决这道题,成了快递小哥的“精神救赎”。就连在烟雾缭绕和喊打喊杀声此起彼伏的网吧里,余建春也在演算。他不动声色地把几十位数字键入电脑,身边的游戏玩家看到这一幕,一脸诧异。

他给自己能想到所有和这道题有关的数学家写信,但从没收到过回复。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看到他的手稿后,险些扔进废纸篓,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陌生人有些想法,就邀请他到浙大数学系参与博士班讨论。浙大半日,他在一众数学博士面前娓娓而谈,这是他人生中的“华山论剑”时刻。他的故事吸引了国内外媒体,有媒体称他是中国版的“美丽心灵”。

但是,余建春后来的境遇没有纳什那样的华丽逆袭。5年过去,媒体远去,余建春还在车间,而不是学术机构。但他从没远离数学。他的微博只有65个粉丝,几乎没人和他互动,但他并不在乎,仍然不时贴出自己最新的数学思考。这个访客寥寥的微博,是余建春的数学独语。

俞嘉超说,学数学,似乎是个小众爱好,但是放到整个互联网上,你会发现数不过来的同好。他在豆瓣、知乎上兜兜转转,看别人怎么解题,也把自己不会的题贴上去“跪求一个解”。

不管是不是数学专业,不管工作与数学的距离有多么遥远,但他们都被数学散发的那道神秘的微光吸引。互联网效应,让这片隐蔽的数学丛林逐渐显影。

B

全民征题:核酸检测公式纳入选题

今年1月初,举办过三届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了新消息。新一届数学竞赛,首次面向社会征集赛题,还拿出了“入选一道题、最高1万美金”的奖励。

今年首次征题,选手们会聚焦哪些日常或者热点问题呢?组委会发现,有多个出题人将方向锁定在了如何让核酸检测更有效率、更准确上。

于晓洋是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在读博士生,河北沧州人。今年以来,上海发生多次疫情,复旦大学也屡屡要求全员核酸检测。“排队的时候,广场上乌泱乌泱的人,大家动不动就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检测。”于晓洋说,是不是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优化检测效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为此,他把自己的思考不断完善,以核酸检测为由头,出了一道题。

通过数学方式优化核酸检测,美国南加州大学量子物理专业博士李约翰也想到了,上述题目就是李约翰出的。不过,两位出题人都谈道,核酸检测受多种客观条件制约,数学方案是一种理想状况,能不能落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征集赛题的消息像一个钩子,把散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学迷们钩了出来。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后夏小明,也准备试一下身手。他说,现在的化学已经进化到量子化学的程度,很多化学问题需要数学来辅助。“如果数学不好,是做不好化学的。”夏小明说,他之所以能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部分也得益于他的数学成绩。

夏小明记得,他曾把自己用数学思路解决化学等价问题的题目发在朋友圈,看谁能解出来,结果没一个人回复他。他就把题目从朋友圈删了。

这次的征题,还意外收到了有高中女生参加的题目。熟悉数学界都清楚,数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女学者很少,在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只有一位女性获奖,而阿里数学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三年来,得奖者中也清一色全男性。

这位女生是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学生,叫张澜文,刚拿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她说,在申请牛津剑桥数学系时,她感受了他们的出题风格。这次,她和几个同样喜欢数学的朋友一起出了一道题,“至少要比‘牛剑’的题目要难一个level吧。”

C

15万点数学星火

北大数学系一位学者看了俞嘉超的演算过程后鼓励他说,解题思路是对的,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但这个题目深度还不够,作为竞赛题目不太合适。

虽然高估了自己的题目难度,但至少在解题思路上得到了北大学者肯定,俞嘉超还是很兴奋的。在俞嘉超的出题意识里,他想让东西方的哲人隔空对话。这一次,他作为一个蜗居上海杨浦区的城管队员,和千里之外数学重镇的学者,也展开了一次隔空对话。

赛事组委会命题组一位老师说,让全世界的数学高手们钻研几个小时的试题,命题组专家组要冥思苦想最少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能完成。而一道好玩的赛题,不仅能吸引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还能把非专业人士“忽悠入局”。

那位来自沈阳的高三女生说,以前她对数学竞赛有偏见,觉得数学竞赛成绩好,不意味着能成为数学家。但是看了竞赛题目后,改变了想法,要涌现出好的数学家,首先得有好的数学基础,而有趣的数学题,可以吸引更多人投入其中。

阿里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三年来,超过15万人走进网络考场。选手来自全球各地,有八旬老翁,也有十几岁的中学生。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和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靠着对数学的兴趣,走进了同一个考场。

散落全国乃至全球的15万人,他们同样会为房价、育儿、职位升迁等现实问题困扰,但是他们发现,在这些世俗问题之外,还有数学这一片纯净的星空。这15万人,都是他们各自圈子里一团明亮的数学星火。

和数学专业人士的抱负相比,俞嘉超现实得多,数学是他生活中一个调味品,他单纯地喜欢几何里那些严丝合缝的推导过程。求解时得到的乐趣,是一种超过网游的快乐。“我觉得,几何就是古希腊人的网游。”

1
查看完整版本: 闯入数学王国的城管快递小哥和高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