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界,运动员退罢赛并不罕见,抛开伤病原因,退罢赛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种:对规则(判罚)不满、合同(钱)没谈妥。
令广大吃瓜群众失望的是,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体育运动之一,电子竞技界很少有运动员主动退罢赛。
你会和代码较劲嘛?
争议判罚向来是体育运动员退罢赛的导火索之一,你可以说裁判收了钱,可以说裁判就不喜欢某支队伍,甚至说裁判是一个种族歧视者,因为裁判是人,是人就会情绪左右,被情绪左右就有可能作出对你不利的判罚,你感到不满,于是你会向裁判抗议,不满到一定程度,你就会选择离开赛场。
但是你不能说一段代码收了钱,在类似传统体育的FIFA/实况中,争议判罚只多不少,比如你明明在禁区外放倒对手,系统却给了对方点球;你只是用了简单的拦截动作,系统将你红牌罚下;你明明过掉了对手所有的人,系统却判定你的前锋将球打飞……然而,代码不可能收了钱,代码不可能青睐某支队伍,代码更不可能有歧视,遇到这种情况,电竞职业运动员只会自认倒霉,退罢赛没有任何好处,和裁判较劲观众们还能吃个瓜,和一段代码较劲只会被认为成傻子。
至于篡改代码,有这本事的人早就是游戏厂商安全部门的座上宾,犯不着冒着风险来操纵比赛。
可以得罪联盟,但能得罪厂商嘛?
“如果你和NBA价格没谈妥,你可以来CBA赚得盆满钵满。”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在传统体育界,职业运动员往往有多条后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牌选手们有恃无恐,价格谈不妥爷就不玩了,罢赛拍拍屁股走人。
但是对于电竞职业选手来说,想拍拍屁股走人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电子竞技风靡全球,但每个地方热衷的游戏不同,转行没那么容易,再者,毕竟电竞职业选手职业寿命也只有三四年,折腾来折腾去,自己的*金岁月可折腾不起。
更要命的是,你得罪了NBA可以来CBA,得罪了CBA还可以去澳洲,但假如你得罪了游戏厂商,版权在手的厂商可以让你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参加不了比赛,一次任性就会葬送所有前程。
结语
很多时候,退罢赛只是手段,并非目的。电子竞技界运动员很少退罢赛,不是选手们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而是在这个圈子里,退罢赛的理由太少,退罢赛的代价太高。
总结一下,他们退罢赛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他们不会退罢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姜天圣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