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王丽通讯员应琰
若时光倒回40年,你还认得那时的杭州么?
如今大学遍地的下沙,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高楼林立的钱江新城还是一片农田菜地;杭州的城北,还是各大厂区的集合地……
当然,时光无法倒回,我们也不能穿越时空,可是,那一张张珍贵的定格杭城曾经瞬间的老照片,却能带着我们追忆过往。
今天(12月3日),在杭州市档案馆,《潮涌钱塘——杭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正式拉开帷幕。杭州市档案馆从馆藏7万余幅图片中,精心选取了近幅照片进行展示。走过一张张照片,仿佛走过了改革开放40年来,杭州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40年前后,同一地点的照片,那些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令人惊叹。
年的那张杭州市区航拍图上,高层建筑屈指可数
杭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40年来,杭州的变化有多巨大?
展览里展出了一张拍摄于年的杭州市区航拍照片。照片里最醒目的地标是武林广场,仔细一看,那时的杭州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唯一的几幢高楼,分别是杭州国际大厦与外贸大厦,再往远了看,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杭州友好饭店、杭州新侨饭店。
▲拍摄于年的杭州市区航拍照片马立群/摄
“改革开放后,杭州探索城市建设的新路子,年12月与日本、香港分别合资建设杭州友好饭店、杭州新侨饭店,照片里这两幢建筑还在建设中,建成后是当时杭城少有的高层建筑。”杭州档案局编研处处长方健介绍,改革开放初期,武林广场一带的建筑都还是以低矮楼房为主。直到年11月,杭州“中山花园”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这在当时是杭州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随着一系列制度改革和*策措施的出台,杭州城市建设开始全面发展。
▲拍摄于年的钱江新城张关春/摄
▲同一角度如今的钱江新城
瞧,这是钱江新城的对比图,这是一张拍摄于年的照片,当时的钱江新城地块还是大片农田,如今同一方位再看过去,已是一幢接一幢的摩天大楼。
再看这张拍摄于年的老照片,那一年的3月,杭州启动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一直持续到年3月竣工,建成第二污水干管和雨、污水截流管,建成四堡污水处理厂,新建住宅小区20个。没有建中河高架前的中东河,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上世纪80年代的中河
值得一提的还有持续10年的杭州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方健指着一张拍摄于年的杭州大运河照片告诉钱报记者,其实杭州运河两边曾经遍布着工业大厂,加上生活污水的排放,大运河曾经也有过脏臭的时候。直到年8月,杭州实施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经过连续10年的建设,完成了水体治理工程、路网建设工程、景观整治工程、文化旅游工程和民居建设工程等大类项目,才有了如今大运河美丽的模样。
年清泰立交开通,桥两边的屋顶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城市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杭州道路桥梁建设大踏步发展。中河高架、德胜快速路、秋石高架……如今杭州的老百姓对杭州的这些路网已经非常熟悉了,可是你知道么,不过30多年前,当年清泰立交桥的建成通车却是轰动全城的大事件。
“那个时候杭州的汽车慢慢多起来了,清泰门铁路道口东西两端的道路经常拥堵,清泰立交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拥堵问题。当时还是邀请了天津的一家公司来建造的。”方健介绍,年11月建成通车的清泰立交桥,是当时全省最大的立体交叉桥。“那时候大家还觉得好奇啊,大马路上造的桥,还是个稀罕事物啊。”
▲年11月,清秦立交桥建成通车。程学武/摄
到底人们对清泰立交桥有多好奇?这张摄于年11月立交桥建成通车时的照片也许很能说明问题了,通车时专门开了一个盛大的通车仪式,而立交桥两边的屋顶上,则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展览中,还有一张摄于年的图片,也引起了很多来参观的老杭州人的回忆。这是一张摄于年钱塘江畔的照片,江面上一只轮渡载着很多辆汽车慢慢前行。原来改革开放之前,杭州仅有钱塘江大桥沟通南北两岸。直到年3月,为了缓解两岸通行压力,钱塘江汽车轮渡通航。后来到了年12月钱江二桥建成通车。直到现在,钱塘江上已经拥有了10座桥梁和2条隧道。
▲顾客选购西湖牌电视机(年)
展览里,还有许许多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老照片。瞧,这是年,居民们在供销社购买鞋子的照片。这张呢是20世纪80年代,市场凭券供应长梗白菜的照片。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短缺,销售渠道单一,大多商品都需要凭票购买。到了年,杭州市民开始排长队申请安装个人固定电话。年,开始有人使用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看着这一张张照片,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杭州这几十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呀。”前来参观的老杭州人陈师傅特别感叹。
小贴士:
展览时间:年12月3日——年1月18日
(早上8:30-11:30,下午1:30-16:30)
展览地点:杭州市香积寺路3号二楼展厅
联系转
展览免费开放,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