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摄影师“啸尘”在钱江晚报好摄之友连载的老街巷拍摄专题已刊发过十二篇,今天要带您去逛逛御街二十三坊中保留“坊巷”痕迹最少的一条弄——周衙弄。
《武林坊巷志》上记载的邹家弄位置与周衙弄相近,弄口“历史街区”的介绍文字证实了我的猜测:“因有邹虞者居此,故名。清时讹为周衙弄”。“清杭协署(浙江水师衙门)设在弄口,故曾称水师前直街。弄内原有两广会馆,今为社区内街道”。我们今天看到周衙弄的标志在离鼓楼不远处中山南路西侧一幢楼房附近。
一天清晨,在那幢楼房后面,见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在烧水,那水壶约有三四十公分高,放在一个铁皮做成的圆筒内,壶的中间有个圆孔通底,通过圆孔可以看到炉底红红的火苗。
水烧开后,那家男主人在将水灌进热水壶时,我瞥见他家好像是开箍桶竹编店的。就问道:知道建飞箍桶店吗?他家好像是被授予上城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我16年来拍过照片的,那次你儿子也在店里……那男人看我一眼,道:就是我们家……嘿,真巧!
进到店里一看,还真就是那家非遗箍桶店。店面向着中山南路,十五六平米的屋子里挂满了各种商品,有木制品、竹编、藤编等日用品和工艺品……
一位约四五十岁的妇女在买“不求人”,她说以前住在这里,所以是老客户了。现在搬到城西住了,还喜欢来这里,他家质量好……接着,她对老板说,这个不求人手柄太长了,包里放不下,能不能截去一段。老板依言做了,将底端磨光滑了,递给那客户……
老板戚建飞今年快70了,从16岁开始学手艺,在杭州开店已有30多年,由于他精湛的木工活,曾在央视亮过绝活,也曾被多家媒体报道。戚师傅人感觉是一个性格沉稳、好脾气的人,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
有一天我耐着性子看着他开店,看着他不紧不慢将店里的物件一件件挂到门口,再把那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端正地挂在门牌号的下方,阳光穿过那些竹制品,晃出一个个好看的星芒……
接下来,他不紧不慢地取出一条又宽又矮的长板凳,又取出一个木盆的半成品以及一件件工具。不时有人过来问他店里商品的价格,他瞥一眼商品,报上价格,如果别人嫌贵,他也不讨价还价,最多说一句:边上那种质量差点,便宜。
然后继续埋头做手里的活……
开始,我有点为他着急,生意又不算太好,降点价就能成交了,何必……
当我看到有些顾客嘴里尽管嚷嚷着太贵了,但还是买走了那些质量上乘的物品,神情还颇为满意以后,我渐渐改变想法了:在商品几乎以分子裂变的速度增长的当下,一些商贩为了追求利益,降低质量,以次充好,甚至不惜危及别人的生命……而我们的工匠们却坚持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戚师傅就是这些可敬可爱的工匠之一,他讲求质量,因此固守自己的价格,同时也坚守质量的底线,让我从一个侧面加深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从周衙弄往南,行至中山南路-1号山东杂粮煎饼铺子边有一个不大的巷口,可以看到白墙上“泗水弄”三个大字以及另一面墙上的介绍文字:“泗水原为杭语撒尿(音sui)之意,后改为泗水弄”。
泗水弄1号是个鞋铺,走进去迎面一张“朱师傅鞋店”的海报。一位瘦削清秀的中年男子从海报里满面春风冲你笑着,似乎在说:她们都说我帅,我觉得还是鞋子修得好些吧!但低头看,店里的鞋匠却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身后一个大男孩在低头玩手机。我问:朱师傅呢?女人道:去天堂了。我说,这么年轻,可惜啊。女人不语。我又说,你这手艺是朱师傅教你的吗?女人说:不用教……边上有个年长些的女顾客也关心地问起她的生活状况,女人说,她还有个女儿,有两个孩子要养,只能自己多做点,生活总要继续下去……
谈话间,坚强的女店主脸上始终有一抹淡淡从容的微笑。
泗水弄的另一头在白马庙巷,整条弄只有21个门牌号,住着30多户人家。
泗水弄直线距离不长,但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至少也转了9个弯。所以尽管这泗水和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里的泗水没啥关系,但回头一想,将泗水弄的形状比作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河流倒也有些形似,不知道这是否是泗水弄名字的另一个由来。
年春天伊始,杭州摄影师“啸尘”开启了她拍摄杭州老街小巷的专题计划。她在杭州走街串巷,记录下了这些老街的故事,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好摄已分享过她的十二组图文专题,点击链接回顾——No.1《忘了西湖吧,来逛逛杭州的老巷子》No.2《要想拍得爽又吃得地道,得去杭州这两条巷子》No.3《隐于闹市的杭州小巷里,藏着两间百年老宅》No.4《相传这条巷子里出过十个武状元,现在去逛,不仅有的看,还能解馋》No.5《三访杭州茶啾弄,原来这就是岁月静好的模样》No.6《晓霞举处已轩轩”,“城隍山上看火烧”,把朝霞晚霞都集齐的地方,是杭州哪儿呢?》No.7《四牌楼与花生弄——黛瓦粉墙间实实在在的小日子》No.8《小弄堂里宝贝多,古井、老宅、武举人……》No.9《新城旧貌,和而不同——走走南宋御街的元宝心》No.10《杭州城里有一处迷你“建筑博物馆”……》No.11《越古穿今,太庙巷里书声琅琅……》No.12《漫步严官巷,似乎走进了杭州半个多世纪的尘封往事中……》。
明天我们将分享这一专题的最后一篇。行走在继续,拍摄记录不止。
本文摄影、图文说明:摄影师啸尘
编辑:小男
本文系好摄之友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